AI导读:

本文探讨了能源领域“源网荷储”一体化转型的背景和意义,以及钠电池储能作为解决储能环节关键技术的潜力。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储能收益机制的现状和挑战,以及钠电池储能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建议。

■龚梦泽

在能源领域,一道“时空难题”始终困扰着业界,即风电、光伏作为可再生能源,在时间维度上存在着间歇性和波动性,而在空间维度上则面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此外,随着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占比的提升,电力系统需要具备更高的调节能力,以平衡供需关系。传统的“源随荷动”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对灵活性和可持续性的迫切需求。因此,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概念应运而生。

“源网荷储”代表了电力系统中的四大核心环节: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其优势在于,通过这四大环节的协同互动,能够充分发挥各类电源的调节能力、电网的输电能力、负荷的需求响应能力以及储能的灵活调节能力,从而有效应对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在这一背景下,钠电池作为储能环节的关键技术,有望成为破解能源领域“时空难题”的“金钥匙”。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电化学储能技术迅速发展,而发展钠电池对于降低我国锂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钠电池作为最具潜力的新型储能电池之一,为解决新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在从“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一体化转型的过程中,要促进储能产业的健康发展,还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厘清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储能收益机制尚不完善,目前盈利主要依赖于电力市场交易和容量租赁等。然而,现实中峰谷电价价差空间有限,租赁周期短且价格波动大,导致储能行业仍处于恶性竞争、价格内卷、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阶段。这是当前储能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考验钠电池储能项目能否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有效应对市场考验的首道关卡。

其次,要实现储能领域的商业闭环,必须借助电力交易、峰谷电价价差等市场手段。当前,储能规模滞后于光伏发展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光伏在成熟市场的进一步渗透。因此,加快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降低成本,使其与光伏规模形成匹配,不仅有利于储能市场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其他可再生能源市场的繁荣。

最后,尽管业内普遍看好钠电池行业的长期发展前景,但钠电池在短时间内赶超磷酸铁锂电池的可能性并不大。这主要受到装机量不足、产能释放不够、相关固定资产投资高、折旧摊销高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投资者在投资钠电池行业时,应着眼于长期,关注技术突破、市场规模扩大以及企业长期竞争力提升等关键因素,而非短期的股价波动和市场热点。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