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蛇年开工首日,中国跨境电商行业面临美国政策带来的重大不确定性,包括USPS暂停接收包裹和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小额豁免”免税政策等,给行业带来成本攀升、时效受阻等挑战。但中国卖家积极调整应对,海外仓等模式有望受益。同时,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跨境电商发展。

蛇年开工首日,中国跨境电商行业遭遇美国政策带来的重大不确定性挑战。

美国邮政服务(USPS)于当地时间周二(2月4日)晚间突发公告,宣布自2月4日起暂停接收来自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包裹,直至进一步通知。然而,这一决定在不久后发生反转,USPS再次发布声明称,自当地时间2月5日起,将继续接收来自上述地区的入境包裹。尽管如此,行业内的紧张氛围并未因此消散。

就在USPS“暂停接收”声明发布前夕,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对中国商品全面加征10%关税的命令正式生效,同时取消了800美元以下中国商品的“小额豁免”免税政策。这一连串的政策变动,无疑给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家跨境电商平台的负责人透露,开工首日,公司内部紧急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动。尽管目前尚难以准确评估其影响,但企业已做好走一步看一步的准备。

成本攀升,时效受阻

“特朗普选择在我们度过新年后放出大招,确实出乎意料!”一家国际跨境电商平台的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表示。他透露,尽管USPS的“暂停接收”决定对部分使用其服务的卖家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并非主流。更多低价产品倾向于选择燕文、云途、递四方等国际物流平台,这些平台拥有自己的直发网络。

然而,相比之下,取消800美元以下中国商品的“小额豁免”免税政策对跨境电商的冲击更为显著。这一政策将直接提升中国电商产品的成本,降低交付时效,进而影响跨境电商直发小额包裹的整体货量。橙联股份首席商务官康勇预计,海外买家平均每单的成本将增加10~20美元。

“低值货物模式对低收入消费者尤为重要,新政策可能对他们造成更大影响。”康勇强调,新政对跨境直发的影响深远,具体程度需根据海外买家总体成本的承受能力来评估。

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申请“最低限度”关税豁免的货物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从2015财年的约1.39亿件增至2023财年的超过10亿件,增幅超600%。2024财年,“最低限度”货物数量再次攀升至超过13.6亿件。Temu、Shein及AliExpress等平台凭借低价服装、家居用品及电子产品深受美国消费者喜爱,推动了这些平台的快速发展。

积极调整,海外仓受益

提供海外仓服务的万邑通集团副总裁汪思杰向第一财经表示,新政对直发小额包裹的冲击直接且显著。跨境电商卖家可能需要改为一般贸易方式清关,进入美国境内后中转贴面单,时效预计增加一两天,成本也会上升。

然而,在中国卖家积极调整应对的趋势下,海外仓等模式有望受益。汪思杰预测,短期内将有更多商家选择将包裹转为海外仓发货,通过一般贸易方式进入美国后,在机场附近中转贴标。他认为,原本对今年海外仓业务的增长预期相对保守,但受最新美国政策变动影响,今年有望实现更显著的增长。

面对挑战,中国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正积极寻求进入美国的新途径,探索更多元化的战略。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数量已超过12万家,累计在海外注册商标超过3万个。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过去五年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增长了超过10倍。

为应对挑战,我国近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好的出海环境和服务。包括积极培育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以及优化监管与服务等措施。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为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