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有色金属市场表现抢眼,供需结构趋紧推动价格反弹
AI导读:
春节前有色金属市场表现抢眼,多数品种累库幅度不及往年,整体板块表现相对持稳。这背后受到宏观政策预期改善、海外关税政策风险规避等多重因素影响。未来有色金属市场将如何演绎,值得关注。
今年春节前,有色金属市场表现抢眼,多数品种累库幅度不及往年,且整体板块表现相对持稳,与去年春节前普遍下跌的态势形成鲜明对比。期货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市场分析人士,他们表示,这一变化背后受到宏观政策预期改善、海外关税政策风险规避等多重因素影响。
宏观预期向好,有色金属价格企稳
中信建投期货工业品首席分析师江露指出,自今年1月份以来,国内公布的2024年四季度经济数据表现回暖,对有色金属市场偏悲观的情绪进行了修正。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5.4%,增速较三季度加快0.8%,带动全年GDP同比增长5%,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增长目标。此外,外贸数据亦表现强劲,海关总署公布的2024年进出口贸易顺差创下新高,达到9922亿美元。
宏观面情绪的改善激发了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也推升了春节前有色金属价格。新湖期货有色金属分析师孙匡文表示,国内相关部门释放的降准降息信号,以及财政政策利好,提振了市场信心。同时,市场对特朗普政策可能带来的冲击的担忧有所缓解,叠加美国核心通胀数据下降,市场对年内美联储降息预期小幅升温。
海通期货研究所有色研究员王云飞认为,有色金属价格回稳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利空因素集中释放后,有色金属价格存在反弹需求;二是对2025年需求端表现有所期待,叠加国内需求刺激政策可能进一步加码,共同推动了有色金属价格向上修正。
节前累库表现滞后,供需结构趋紧
据江露介绍,由于春节假期期间有色金属上游生产不受影响,下游加工企业陆续停工,有色板块一般存在季节性累库表现。然而,今年春节前有色金属市场普遍呈现累库滞后的情况。孙匡文表示,往年春节前两周即普遍进入累库状态,但今年直到节前倒数一周,第三方统计的社会库存才明显累积。
国投期货有色首席分析师肖静指出,与制造业关联的品种中下游开工持续性更强,尤其是铜、铝,这导致今年直到节前倒数一周,社会库存才明显累积。与往年相比,今年下游需求从去年四季度贯穿至春节前,一方面与规避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风险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内继续加码家电、汽车等“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相关。
从库存情况来看,春节前铜、铝、锌、螺纹钢绝对库存低于往年,镍库存高于前几年,反映出品种间供需结构差异。总体来看,有色金属板块整体库存偏低,加上铜、铝、锌等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品种累库增幅不及往年,表现出供需结构趋紧,有利于1月份以来的有色价格反弹。
节后下游开工预期分化,需求表现成关键
江露表示,今年有色金属下游生产节奏相对一致,1月中旬后加工企业陆续停止春节前备货放假停产,2月中旬左右基本恢复生产。由于加工企业对终端表现预期历年保持一致,即1月、2月为传统淡季,3月、4月消费成色显现,因此今年春节假期前后的生产变化主要受价格、订单等因素影响。
肖静预计,国内多数有色金属社库仍将以累积为主,节后物流到货会更明显。但由于消费形势复杂,目前对累库曲线的预期很模糊。孙匡文则认为,市场对国内宏观政策抱有较大期许,因此对节后消费预期较乐观,预计节后多数金属加工企业开工率将快速回升。
整体来看,2025年产业消费预期总体较2024年更加谨慎。王云飞表示,一季度市场更多受到美联储降息预期及国内经济政策的主导,之后则会关注需求的实际表现。孙匡文指出,多数金属的供给端压力不太突出,消费端的实际表现是影响金属价格弹性的较大变量。
未来,有色金属市场将如何演绎?江露认为,今年产业需求强弱与国内“两新”政策的力度及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影响有关。孙匡文则表示,有色金属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周期中,这较大程度取决于宏观政策力度及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影响。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