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年来,蛋鸡养殖行业经历了一个历史罕见的长盈利周期,但随着新种源投放市场,行业面临供大于求的风险。文章分析了盈利周期延长的原因、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近年来,蛋鸡养殖行业迎来了一个历史罕见的长盈利周期,从2019年至2024年,五年间行业大部分时间保持盈利状态。据权威数据显示,2019年蛋鸡养殖行业全年平均利润为1.14元/斤,2020年略有亏损,平均利润为-0.06元/斤,但随后几年迅速恢复并增长,2021年全年平均利润为0.60元/斤,2022年为0.82元/斤,2023年达到0.65元/斤,而到了2024年,全年平均利润更是跃升至1.52元/斤,同比增长高达133.8%。这一显著增长不仅反映了行业的强劲复苏,也预示着蛋鸡养殖业的持续繁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2025年下半年新种源的投放市场,蛋鸡养殖效率预计将进一步提升,但这也可能引发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预示着行业下行周期的到来。因此,蛋鸡养殖企业需保持高度警惕,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有效应对潜在的市场风险。

期货日报记者深入行业内部发现,结构性调整是延长盈利周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期间,中大规模养殖场持续增加,养殖效率显著提升,而小散落后产能则逐渐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这种结构性优化不仅促进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为盈利周期的延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四川省乐山市明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雨表示,未来这一过程还将持续,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预示着新的产业周期即将到来。

此外,祖代鸡进口中断对高品质鸡苗供应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一因素导致行业高品质鸡苗供应短缺,增加了商品代养殖的疾病风险隐患,进而降低了养殖效率。湖北家美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闫铁山指出,2020年至2022年期间,部分品种存在质量问题,病鸡多导致产能低下,而南方产区对进口品种的青睐也使得鸡苗供应紧张,进一步影响了产能增量。

同时,部分外部因素也对盈利周期产生了显著影响。沈阳京禽传媒总经理刘沛京介绍称,非洲猪瘟后消费复苏、饲料价格持续高涨抑制存栏量、商品鸡雏供应量偏紧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蛋鸡养殖行业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此外,部分区域疫病流行也影响了蛋鸡的生产性能,进而对整体产能造成了不利影响。

在行业盈利周期内,尽管整体趋势向好,但仍存在一些短暂波动。闫铁山提到,2020年间行业曾经历短暂亏损时期,但随后由于疫情后鸡蛋消费增长、产能低导致上鸡选择少、饲料成本下降等因素,蛋价虽不高但利润却偏高。

从企业角度来看,雷雨表示,蛋鸡养殖企业主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拓宽销售渠道两方面来提升盈利能力。在产品质量方面,企业建立了严格的产品标准,如流通箱装蛋破损率、鸡蛋大小头调整等,并精进饲料配方以满足消费者口感需求。在销售渠道方面,企业从大流通贸易渠道转向终端渠道,线上线下结合,积极利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进行品牌曝光和宣传,同时与大型连锁超市建立合作,推进经销代销联营等多种合作方式。

闫铁山则认为,近两年利润较高的养殖企业在延长养殖日龄、提升养殖质量和扩大企业规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努力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为未来产业的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他也指出未来产业“内卷”将加剧,贸易环节必须从养殖端集中多样化服务、中端智能撮合、后端连锁配送去解决问题。

当前,鸡蛋产业的供需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行业的盈利周期,也将推动价格形成机制的大变革。雷雨表示,随着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大型集团场在市场上的话语权显著增强,未来鸡蛋供应将更加集中,大型养殖企业将在定价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同时,精细化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所生产的优质鸡蛋将获得市场溢价。

闫铁山预计,蛋价的形成机制在五年内可能发生变化,大数据将使全国比价和计算价差成为可能,从而改变传统的价格形成方式。未来养殖端和销售端可能会分别形成自主降价和抬价的趋势,大数据报价或将取代产区贸易商报价。

刘沛京表示,传统的零售渠道正在发生变化,从过去以中大型贸易批发市场和中大型商超为主,转向中小型批发市场、社区周围的中小型便利店为主。同时,一部分蛋品传统零售份额正在逐步转移到互联网平台。随着国内精品蛋市场逐渐培育成型,中大型养殖场越来越多,设备越来越先进,综合造蛋成本上升。

展望2025年,闫铁山认为行业的盈利前景可能不会比2024年好。虽然企业近期上鸡和建栏的积极性很高,但鸡苗供应缺口使产能无法迅速达峰,且建栏需要时间。他预计2025年6月之前的行情不会太差,与2024年相比差距不大,但9月以后的产能逐渐上升,鸡苗供应缓解,行情可能走弱。

尽管当前蛋鸡养殖行业处于盈利周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自建销售渠道、环保压力、人才储备不足以及大小产能博弈等问题都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影响着整个行业未来的走向。面对这些挑战与风险,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加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抗风险能力。

雷雨建议,企业管理层角色要进行转变,从养殖前线转为管理者,并建立饲料原料等专业工作组,积极对冲原料价格波动风险。对于大型养殖企业,刘沛京建议灵活调整产能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注重更新鸡舍硬件设施,提高鸡舍的现代化水平,为蛋鸡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通过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留足风险管理资金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低谷期;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合理调整产能结构;平衡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充分发掘鸡屁股后端产品的附加值。

闫铁山认为,未来的蛋鸡养殖企业可以从规模化与智能化结合、换羽延长养殖周期、平台化合作和品牌化发展方向以及期货市场套保和期权保险结合等方面提升抗风险能力。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