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节因素影响下国债期货高开高走,节后资金面展望引关注
AI导读:
本文报道了受跨节因素影响,国债期货市场呈现高开高走态势,同时分析了节前机构操作动向及节后资金面展望,指出政府债发行、信贷投放等因素将对资金面产生影响。
财联社1月27日讯(记者 梁柯志)受跨节因素影响,国债期货市场今日呈现高开高走态势。上午11时,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上涨0.66%,10年期主力合约上涨0.31%,5年期主力合约上涨0.25%,2年期主力合约则微涨0.12%。截至收盘(16:00),10年期与30年期国债期货分别录得0.27%与0.74%的涨幅。
华北地区某农商行债券交易员向财联社透露,与上周相比,今日二级市场资金面略显宽松。这主要归因于交易日接近尾声,市场交易情绪趋于平淡,加之跨年资金需求或已大部分得到满足。然而,对于节后资金面的松紧情况,目前市场尚无法给出明确判断。
在国债现券市场上,中长期品种如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小幅下行,截至收盘分别报收于1.6150%和1.84%。
此外,两位机构分析师指出,今日市场表现与跨节因素密切相关,机构持续抛售短期债券,转而追捧长期债券。基于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情绪,他们初步判断节前紧张的资金面情况有望在节后出现缓解。
节前机构操作动向
信达证券1月26日发布的报告显示,节前最后一周新口径资金缺口指数在震荡上行至上周四的6011点后略有回落,上周五降至5397,但仍高于前一周的4552。各类机构跨春节进度持续加快,处于近5年来的偏高水平,仅次于2022年同期。
分析师李一爽认为,鉴于春节前仅剩1月26-27日两个交易日,且资金跨春节进度已接近80%,处于近年来较快水平,预计节前资金面将保持平稳,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在机构操作意向方面,信达证券分析交易数据后发现,上周基金和证券等交易型机构倾向于增持债券;但配置型机构增持债券的意愿大幅下降,其中农商行和保险公司对债券的增持意愿均有所减弱。具体而言,农商行倾向于减持政策性金融债,同时增加对存单的投资意愿;保险公司则倾向于减持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理财产品则倾向于减持债券,尤其是存单和二级资本债。
上述交易员表示,对于银行而言,春节前后资金状况存在一个小分水岭。节前获得资金的企业和居民还贷意愿较强,但春节后随着企业生产恢复和居民投资增加,银行贷款资金需求将有所上升。
节后资金面展望
按计划,2月份政府债发行规模将达到约2.24万亿元,净融资规模约为1.64万亿元,较上月增加约7100亿元,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李一爽认为,考虑到特别国债发行大概率将在两会后的第二季度开始,不排除今年2万亿元置换债中的大部分会在第一季度完成发行的可能性。这意味着2-3月份地方债发行速度可能会继续加快。
值得关注的是,面对春节后地方债发行升温的局面,央行是否会采取切实措施进行对冲。资深债券人士王宏飞认为,春节后政府债发行、信贷投放以及活跃资本市场等措施需要政策宽松配合,因此资金面存在逐步转松的可能性。此外,节后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有所缓解,预计对央行宽松政策的制约作用将有所减弱。
即使节后资金面趋于宽松,民生证券谭逸鸣团队仍认为当前债市仍处于偏牛市环境之中。春节后是季节性增配信用的时间窗口,考虑到信用债的稀缺性,尤其是随着下一轮存款利率下调的预期增强,市场或将继续面临供需失衡的“资产荒”局面。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