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起草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征求意见
AI导读:
中国证监会起草了《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旨在加强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规范交易行为,提升市场透明度,促进期货行业稳健发展。
为进一步强化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的监管力度,确保交易行为的规范化,并维护期货市场的交易秩序与公平性,中国证监会近期草拟并发布了《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多位行业资深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该《管理规定》的出台,为市场参与者明确划定了合法行为的边界,预期将显著提升市场的透明度,为期货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程序化交易步入规范化轨道
程序化交易通常分为高频交易和中低频交易两大类。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已对期货程序化交易作出相关规定,证监会对此类交易行为给予了高度重视。在综合前期监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研究并起草了《管理规定》。
国投期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凤华透露,《管理规定》不仅将程序化交易监管纳入了合法合规的范畴,还清晰界定了高频交易、中低频交易等核心概念,并对高频交易的外延、内涵及特征做出了明确规定,有效消除了市场对其的误解。
浙商期货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该《管理规定》首次对期货程序化交易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为行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规范性指导,也为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业协会等自律监管机构提供了法规依据,更为期货公司实施全链条、全周期的监测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南。
苏凤华进一步强调,《管理规定》明确了期货公司和交易者的义务与职责,解决了以往程序化交易监管过程中规则缺失的问题,为期货公司对交易者的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此外,该规定还要求期货公司不得将交易信息系统与客户的技术系统部署于同一物理设备上,这一举措有助于维护行业间的公平竞争。
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管理规定》对期货公司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如与程序化交易客户签订委托协议并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将系统外部接入管理纳入合规风控体系、建立健全接入测试、交易监测等全流程管理机制等。
苏凤华指出,虽然短期内《管理规定》可能会增加测试、报备等工作量,使接入流程更加规范,对于高频交易客户而言,除了软件系统相关事项外,还需详细报备托管机房内的大量事项。但长期来看,这将促使程序化交易者,尤其是高频交易客户的交易行为更加规范,有效提升市场透明度,优化市场竞争格局。
浙商期货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也补充表示,对于期货公司而言,短期内需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尽快制定更为细化的管理规定。而从中长期来看,《管理规定》要求期货公司坚守展业底线,明确禁止侵害其他交易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这将有力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谈到期货公司如何在短期内提升业务效率时,苏凤华认为,一旦期货交易所的高频交易标准细则出台,期货公司需及时向客户解读政策,并设定好交易程序的阈值。同时,在程序化交易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期货公司应做好资源分配和清退工作,力求最大化利用有限的信息技术资源。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图片链接及内容保持不变)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