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先扬后抑”趋势,有色系价格上涨,黑色系价格下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同比上涨7.1%,黑色金属材料类同比下降4.3%。2025年黑色系需求仍然偏弱,有色系仍有上行空间。

2024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了“先扬后抑”的走势,各类商品价格涨跌不一,分化现象愈发显著。其中,有色系商品价格整体上涨,而黑色系商品价格则延续了上一年的下跌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数据,2024年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同比上涨7.1%,而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则同比下降4.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BPI)也显示,2024年12月有色金属分项数据相较于年初上涨了6.8%,而黑色系则下跌了10.9%。

中信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曾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大宗商品市场中,黑色金属表现最为疲软,全年跌幅超过两位数,而有色金属则一度表现强劲,但随后经历波动。这种价格分化的背后,反映了国内外宏观经济和产业格局的深刻变化。

黑色系需求持续低迷

曾宁指出,黑色系商品中,粗钢需求已进入瓶颈期,外需的上升虽然抵消了部分内需的下滑,但房地产需求的下降仍是最大拖累项。制造业需求的上升未能完全弥补房地产需求的下滑,粗钢内需何时恢复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的企稳。

自2024年9月以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增量政策,旨在推动经济回稳向好。曾宁分析认为,这些政策的整体思路是“重价不重量,投资转消费”。与以往直接刺激地产和基建的投资不同,本次政策周期更加注重股市和楼市价格企稳对稳定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作用,以及通过债务置换方式修复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通过修复居民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来稳定消费和投资,进而稳定经济,逐步实现房地产周期的修复。

曾宁进一步分析称,与以往房地产作为经济发动机的作用相比,本次房地产周期的修复更可能是经济修复的“果”,而非“因”。通过严控增量来修复房地产价格周期,并不会增加实物需求。因此,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年内,房地产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仍可能是拖累项。他预计,2025年黑色金属需求整体仍然偏弱,原料供给增加将导致价格继续承压,但政策将助力周期抵抗,整体价格将进入宽幅震荡格局。

兰格钢铁网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海外关税裁定及执行将对中国钢材出口构成更大制约。他预计,2025年我国钢材出口量将有所下降,但仍将保持相对高位,预计在8000-10000万吨之间,同比由升转降。

在原材料端,王国清指出,随着粗钢产量的继续下降,高炉生产释放仍将受到制约,对焦炭需求而言存在减量空间。此外,炼焦煤能实现稳定进口,焦煤供应相对充足,成本端支撑有所减弱。因此,他预计2025年焦炭供需关系将相对稳定宽松。

从钢铁行业供给侧来看,2025年所面临的经济、需求环境仍充满不确定性。内需不足、利润偏低以及产能产量调控政策或将继续制约钢铁产量的释放。预计2025年粗钢产量将小幅下降。从需求侧来看,地产投资拖累用钢需求将有一定缓解,但钢材出口需求或有所承压,国内钢铁需求仍面临小幅下降的压力。从原料端来看,原料端供应有一定增量,铁矿石、焦炭等原料全年均价或继续下移,成本对钢价的支撑预期偏弱。

有色系价格仍有上行潜力

谈及有色系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时,曾宁认为,过去几年新旧能源的交替对有色金属等商品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制造业投资、新能源汽车、光伏、AI、电网投资等在内的领域均对有色系大宗商品产生了一定需求。与受到房地产严重拖累的黑色系相比,有色金属在2024年表现更为亮眼。

曾宁指出,有色金属受到新能源领域需求持续增加的支撑。国内政策转向对有色金属的支撑相对更大。在海外经济软着陆以及转向复苏的背景下,如铜、铝等供给受限的品种的价格存在继续上行的空间。然而,供应增幅较大的电池金属将继续承压。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也表示,从需求端来看,以5G基站为代表的新基建、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对大宗有色金属的需求呈现快速上涨趋势。有效需求带动了有色金属价格在2024年的上涨。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断延伸以及新能源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将呈现结构性上升。这将大概率带动大宗有色金属价格在2025年维持涨势。

王红英进一步指出,特别是到2025年二季度,随着全国两会后财政政策加力推出务实举措以带动经济回稳向好,预计大宗有色价格还将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此外,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通道,这也将对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提供价格支撑。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