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证监会副主席陈华平在2024年第19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致辞,强调完善期货监管制度,期货公司需明确定位并聚焦专长,同时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

 财联社12月7日讯今日,证监会副主席陈华平在2024年第19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进行了重要致辞。

财联社记者梳理出以下关键看点:我国期货市场目前已有143个期货期权品种上市,市场运行稳健,产业和机构客户已成为影响期货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陈华平强调,需进一步完善期货监管制度,确保所有金融活动均纳入监管范畴,并要求期货公司明确自身在金融系统中的定位,专注于期货和衍生品业务,避免涉足无法胜任的领域。

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他提倡期货公司打造特色化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参与服务,避免简单模仿其他金融机构或沦为交易通道。

同时,陈华平指出,风险管理业务不应盲目追求规模和盈利,更不能寻求监管套利,而应切实解决实体企业的实际问题。

交易所方面,陈华平要求,在开发新品种或优化老品种时,需具备战略和全局思维,不能仅仅考虑商业和技术上的可行性。

期货市场平稳运行与高质量发展五方面

陈华平介绍,我国期货市场品种体系日益完善,已上市的143个期货期权品种广泛覆盖国民经济主要领域,成熟商品期货的期权覆盖率超过80%。

从市场运行情况来看,今年1至11月,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金额达561.99万亿元,同比增长7.98%。截至11月底,全市场有效客户数达248.98万户,资金总量为1.73万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12.86%和14.97%。法人客户持仓占比达64.93%,特殊法人日均权益占比达50%。

此外,期货品种价格影响力显著增强,服务实体经济效果显著。大部分期货品种价格已成为境内贸易定价基准,部分开放品种在亚太地区具有价格影响力。

陈华平还提到,我国期货市场已构建了一套符合一般规律且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防控体系,自上世纪末清理整顿结束至今,已连续二十多年保持平稳运行。

全面强化“五大监管”

陈华平指出,实现未来五年的第一阶段目标是当前的重点任务,将全面开展各项工作,防风险、强监管,促进期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他强调,要夯实监管制度,守牢风险底线,进一步完善期货监管制度,将期货市场各类经营主体开展的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范畴,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

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期货市场风险防控,巩固和优化运行监测和风险预警体系,严防各类风险的产生和蔓延。

期货公司定位与服务升级

陈华平指出,我国期货公司近年来发展总体稳健,但仍需深化改革、做优做强。他强调,期货公司要找准功能定位,聚焦期货和衍生品专长开展业务。

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期货公司要打造特色化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参与服务。风险管理业务要突出“风险管理”核心,不能盲目追求规模和盈利。

陈华平还提到,期货公司应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改进产品和服务,同时树立差异化经营理念,根据专业特长、风控能力、市场优势确定发展方向。

在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方面,陈华平表示,期货经营机构可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特定需求,量身定制场外衍生产品,提供个性化风险管理服务。同时,期货市场各类经营主体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期货和衍生品服务质效。

品种布局与交易所责任

陈华平指出,期货交易所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持续推动期货市场品种发展扩面、提质、增效。

在扩面方面,要聚焦重点领域,稳步有序拓展品种布局,扩大期货市场的产业覆盖面。在提质方面,要加强产品研发调研,充分听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意见。在增效方面,要完善交易制度,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品种连续活跃。

他强调,交易所无论是开发新品种还是优化老品种,都要有战略和全局思维,优先支持对国民经济带动力强、影响力大、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地位重要的行业发展。

在绿色金融方面,陈华平表示,期货市场应进一步丰富绿色期货品种,按绿色标准完善交割制度,助力实体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市场结构优化与对外开放

陈华平指出,要分类施策,进一步加强产业客户培育、机构客户引导以及中小交易者保护,促进各类交易者理性参与、协调发展。

在产业客户培育方面,要深入研究其现实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交易便利性。在机构客户引导方面,要提高各类机构在期货市场的规范运作水平。在中小交易者保护方面,要加强教育培训。

对于对外开放,陈华平表示将持续增加开放品种,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期货期权品种纳入特定品种,直接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同时,将继续拓展跨境合作,推进监管交流。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