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光伏产业陷入“内卷式”竞争困境,全产业链亏损、供需错配等问题频发。2024年,多晶硅期货和期权的上市为产业企业提供了新方案,企业纷纷投身其中,以期在艰难时局中实现突围与发展。行业自律与期货市场力量共同助力光伏产业摆脱困境。

光伏产业,作为典型的强周期产业,近期因“内卷式”竞争而陷入困境。2024年以来,面对全产业链亏损、供需错配等严峻挑战,光伏产业率先发起“反内卷”行动。其中,多晶期货期权的推出,为产业企业提供了稳定生产经营的新路径,众多企业积极参与,力求在逆境中实现突破与发展。

光伏产业掀起“反内卷”浪潮

自2024年年底以来,打破“内卷式”竞争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政府工作报告》,均释放出规范过度竞争、促进健康发展的强烈信号。国务院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专家咨询组也提出,要围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整治“内卷式”竞争等核心任务,积极履行职责。

“内卷式”竞争,即在特定领域或产业内,因竞争过于激烈,参与者过度投入以争夺有限资源,最终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下降。此现象在光伏、汽车、锂电池等行业尤为显著。光伏产业的无序竞争导致供需错配,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大幅下滑,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价格均出现显著下跌,全产业链陷入亏损。多晶硅龙头企业通威股份、大全能源,以及硅片龙头企业TCL中环、隆基绿能等均遭受重创。

在此背景下,光伏产业打响“反内卷”第一枪。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联合多家头部企业召开座谈会,强化行业自律,多家龙头企业带头减产。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宣布主动减产,以应对多晶硅供求失衡、产业全面亏损的局面。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光伏产业面临的低价“内卷”问题,正阻碍着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产能出清”与“高质量发展”并进

作为强周期产业,光伏产业一直存在“短缺是暂时,过剩是常态”的观点。此次周期调整被业内视为第四次危机。2023年以来,多晶硅产业供过于求,价格跌破成本线,尽管企业减产,但供需失衡持续存在,价格持续走低。

广发期货分析师纪元菲表示,此次危机主要源于产业内部,而非外部因素。“双碳”目标提出后,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技术突破打破了瓶颈,产业快速发展。然而,企业过度扩张再投资,吸引了大量外来资本,导致阶段性供需错配,亏损规模远超以往。

当前,多晶硅产业供需失衡仍未改善,价格面临持续下行挑战。数据显示,2025年多晶硅供应量预计高出需求量26.55万吨。高库存限制价格上行,产业难以有效出清。库存总量高达39万吨,相当于全球4个月的需求。

面对周期性困难,产业企业积极应对,意识到这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通威股份董事长刘舒琪表示,优胜劣汰将让产业链上的企业变得更优秀,技术更超前、研发更快、成本更低。

为确保良性运营,协鑫科技采取“以销定产”策略,平衡收支、稳住现金流。助理副总裁宋昊表示,当前价格下行,大多数生产企业难以通过销售获得现金流及收益。协鑫科技得益于成本和策略优势,保持正现金流。

产业企业积极融入期货市场

行业自律虽显现托底作用,但周期底部的反转仍需更多力量。多晶硅期货和期权的上市,为产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多晶硅期货上市后,产业企业销售渠道拓宽,与贸易商的合作加深。一位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企业的销售总监表示,多晶硅期货上市后,公司与贸易商的接触增多,对贸易商的业务能力和资源有了更深了解。未来,产业企业将更积极地拥抱期货市场。

国泰君安高级分析师张航表示,多晶硅期货促进市场贸易方式多元化,上游企业销售渠道拓宽,下游企业采购选项增加。期货价格具有透明性、连续性等特点,能有效推动价格发现,引导产业合理布局,防范供需错配风险。

产业企业对多晶硅期货充满期待。宋昊表示,协鑫科技将积极拥抱期货市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交割品牌将为企业带来更多市场机会和经济效益,有利于参与期货市场各项业务,拓展销售渠道。

业内人士认为,长期来看,多晶硅期货将与现货融合,助力光伏和新能源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然而,企业需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策略、打造专业团队,或借助专业机构间接参与衍生品市场。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