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豆粕期货市场近年来经历大幅波动,2024年大幅下跌后,2025年初迎来大幅上涨。分析师指出,上涨原因包括美国农业部报告利多、国际大豆市场基本面偏强、南美天气影响及美国大豆政策变化等。未来走势需关注南美产区天气及国际市场总体需求。

近年来,豆粕期货市场经历了显著波动。特别是在2024年,豆粕期货价格大幅下跌,触及2549元/吨的低位。然而,进入2025年后,市场形势发生逆转,豆粕期货自1月10日至1月22日累计上涨9%,展现出强劲的反弹势头。截至1月22日收盘,豆粕主力2505合约以2844元/吨的价格报收,当日上涨14元/吨,涨幅达到0.49%。

针对豆粕期货近期上涨的原因,银河期货分析师陈界正指出,1月份美国农业部的月度供需报告及季度谷物库存报告均释放出利多信号。与此同时,国际大豆市场基本面偏强运行,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数量减少,进一步推高了豆粕价格。

光大期货分析师侯雪玲同样认为,豆类市场近期偏强运行,美国大豆价格创下近三个月新高,国内豆二期货、豆粕期货也跟随上涨至近两个月高点。外盘表现强于内盘,豆粕类期货走势亦强于油脂类期货品种。

具体来看,美豆价格上涨的导火索是美国农业部1月供需报告意外下调美豆单产预期,导致美豆、全球大豆库存下降,进而改善美豆出口及压榨需求。据报告数据,1月美国2024/2025年度大豆产量预期为43.66亿蒲式耳,低于市场预期的44.53亿蒲式耳及12月月报的44.61亿蒲式耳。此外,阿根廷大豆产区和巴西南部少雨,巴中西部多雨导致收割推迟,也对豆粕价格上涨产生了推动作用。

近期南美大豆主产区的天气情况备受市场关注。侯雪玲表示,巴西中西部降水较好,整体高于正常水平,不利于收割推进。而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大豆产区出现零星降雨,总降雨量低于正常水平,干旱迹象加剧。未来两周阿根廷降水仍偏少,大量降雨预计最快2月出现,气候持续的偏干不利于作物生长,市场预估阿根廷损产在200—1000万吨。

在豆粕价格上涨的过程中,现货市场亦表现出强劲势头。国内大豆和豆粕价格与美豆价格形成联动效应,多头主力增仓意愿较高,空头主力持仓则经历增仓到减仓的过程。此外,大豆到港量下降、压榨利润下降导致油厂开机率下行、供应偏紧等因素,也促使豆粕价格明显走强。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周度出口检验报告,截至2025年1月16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973,145吨,低于市场预期。本作物年度迄今,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累计同比增长20.6%,已达到全年出口目标的65.0%。

在进口成本方面,巴西大豆3月船期FOB报价从366美元/吨涨至376美元/吨,美湾大豆3月船期FOB报价从395美元/吨涨至410美元/吨,进口成本的上升对价格形成支撑。1月21日,国内主流油厂豆粕成交缩水,但成交均价连续第三日攀升,突破2个半月高点。

对于豆粕期货未来的走势,分析师们认为需关注南美产区的天气情况以及国际市场总体需求。巴西丰产格局未变,2月巴西大豆收割上市有望放量,届时农户积极销售,升贴水有二次探底可能。阿根廷大豆产量大概率下调,市场预计下调幅度在200—1000万吨不等。此外,美国大豆方面的政策变化亦值得关注,如关税、生物柴油政策等。

从国内方面来看,年后养殖进入消费淡季,养殖端看弱市场,纷纷提前出栏,豆油价差优势缩小,需求转移或抵消部分节后备货需求的提振。国内豆粕库存有继续收紧的预期,但2—3月大豆到港如果如期,市场严重紧张的概率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