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分析了过去十年全球木材贸易的波动情况,详细阐述了我国木材贸易的现状,包括进口量、进口种类及主要来源。同时,介绍了原木贸易的主要运输船型和路径,以及海运费在原木定价中的重要作用。

[A][全球木材贸易情况]

过去十年间,全球木材贸易受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政策影响,呈现大幅波动。1990年至2007年,全球木材贸易量显著增长,我国对原木进口需求亦大幅增加。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贸易量短暂下滑,由2007年的2.71亿立方米降至2009年的1.99亿立方米。此后,贸易量迅速回升,年增长率达14%,至2018年达到3.06亿立方米高峰。然而,自2018年起,受贸易政策、天气及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木材贸易量连续下滑,增速放缓。

图为全球木材贸易量变化(单位:立方米)

[B][我国木材贸易情况]

作为全球最大的针叶木材进口国,我国原木出口量极少,进口种类中原木占比约50%,其余包括锯材、木质纤维板、纸浆等。2024年,我国原木进口量约3610万立方米,进口金额约593.96亿元,主要进口针叶原木为辐射松(自新西兰进口)和云杉、冷杉(自欧洲进口)。

图为我国木材进口种类统计(单位:立方米)

图为我国原木主要进口来源(单位:万立方米)

我国主要从俄罗斯、新西兰、美国等国进口原木。但2022年俄乌冲突后,俄罗斯禁止原木出口,新西兰进口量稳定,需重点关注。

主要贸易港口方面,山东地区原木消费量大,加工产业体系完善,是全国最主要的原木贸易和交割地。江苏张家港是热带木材进口量最大的海运木材进境口岸;河北曹妃甸港被加拿大政府指定为出境木材定点接收口岸;山东青岛港开通铁海联运木材班列;广西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正逐步成为东盟国家木材主要入境口岸。

运输方式方面,我国针叶原木主要通过水路和陆路运输。水路以远洋海运为主,从新西兰、北美等地进口原木,经铁路或公路运至内地市场。陆路则依托铁路和公路网络,俄罗斯、欧洲原木多通过铁路运输,时效稳定,成本低廉。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物流体系完善,铁路运输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C][原木贸易运输船型]

运输原木的主要船型有散货船和集装箱船。新西兰原木出口以散货船为主,分为灵便型(1万至4万吨级)、大灵便型(3.5万至6万吨级)、超大灵便型(6万至6.5万吨级)、巴拿马型(6.5万至8.5万吨级)和好望角型(8万吨级以上)。欧洲原木出口则以集装箱船为主。

[D][原木贸易运输路径]

新西兰原木出口自陶兰加港、吉斯伯恩港、璜加雷港出发,经灵便型散货船运载,30至45天抵达我国东部沿海港口。部分原木通过集装箱船运输,船期20至40天不等。欧洲至东亚的贸易通道有集装箱海运航线和中欧班列,海运航线受中东地缘冲突影响,多绕行好望角。中欧班列已联通我国112个城市和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原木运输主要利用铁路网对接东、中、西三条通道。

[E][海运费占比较高]

新西兰原木定价采用AWG价格,即码头离岸价格,不含海运费。出口时采用CFR价格,海运费占比较高,对原木定价有较大影响。近年来,运输费用在木材价格构成中比重持续上升,海运费占原木进口价格比重约30%。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和波罗的海灵便型船运价指数(BHSI)是常用的运费参考指标,BHSI更贴近原木运输实际成本。

图为新西兰原木运输中海运费占比变化(单位:%)

表为运费相关指数汇总

(作者单位:招商期货)(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