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山西地区作为我国煤炭生产的重要基地,近年来焦煤、焦炭价格波动剧烈。为应对这一挑战,山西煤焦企业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利用焦煤、焦炭期货进行风险管理,提升经营稳定性和竞争力。期货市场还提供了公开透明的价格参考,助力完善贸易定价机制,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

  山西地区被誉为“煤海”,是我国煤炭生产的重要基地,煤炭储量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每日约有200万吨煤炭从山西运往全国各地,为工业生产和民生需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山西煤炭产业不仅关乎全国经济稳定,更是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焦煤焦炭等煤炭产品价格波动剧烈,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然而,山西地区的一些煤焦企业通过积极参与期货市场,有效提升了经营稳定性和竞争力。焦煤、焦炭期货自上市以来,在促进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货工具深度融入产业链风险管理

  煤炭工业是我国基础性能源产业,山西则是我国煤炭、钢铁产业布局的关键区域。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主焦煤、焦炭产量分别为1.65亿吨、4.89亿吨,其中山西相关产量占比分别高达63%和19%。山西煤炭产业不仅支撑了本省经济发展,还为全国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焦煤、焦炭产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碳排放,推动清洁生产技术应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山西亚鑫能源集团作为国内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同时也是大连商品交易所焦煤、焦炭期货的交割厂库,多年来持续探索绿色转型升级,实现了全面干熄焦生产,既减少了污染,又提升了焦炭产品质量。

  面对焦煤、焦炭价格波动带来的挑战,山西地区相关企业积极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自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焦煤、焦炭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波动频繁,价格波动对企业稳定经营造成显著冲击。为此,企业纷纷通过套期保值、基差贸易等措施来规避风险。

  中阳县智旭选煤有限公司自2023年4月起开始尝试运用期货工具对冲价格波动风险,当年套保规模约为现货采购量的6%。2024年,该公司进一步加大了期现结合的力度,全年套保规模占现货采购量的20%。通过合理开展焦煤套期保值,企业不仅弥补了现货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还扩大了生产和销售规模,保障了产品供应。

  期货价格完善贸易定价机制

  期货市场不仅为产业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场所,还呈现了多期限的期货价格,反映出相关商品未来的供求变化趋势和市场预期。近年来,焦煤、焦炭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期现价格相关性保持在90%以上,为山西煤炭现货贸易提供了公开、透明的价格参考。

  传统焦煤贸易定价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价格不能及时匹配市场行情、流动性差等。为此,一些企业持续探索更加公开透明和有效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大商所推出的“企业风险管理计划”试点工作,引导产业企业尝试探索基差贸易等定价模式,帮助企业实现价格风险的有效转移。

  期货价格信号还能够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预期调整生产计划,实现削峰填谷、保障供应。通过期货市场发现的远期价格信息,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调节生产经营节奏,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

  交割库发挥“孵化效应”

  作为连接期现货市场的纽带,交割库为两者之间搭建了桥梁。大商所在山西设有9家焦煤交割库、7家焦炭交割库,为山西主产区企业提供了“在家门口交割”的便利。

  设置交割库、参与期货交割业务对于促进山西焦煤、焦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成为期货交割库表明企业具备较高的资质和信誉,有助于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信誉度;另一方面,通过交割库协助企业进行库存管理,可以降低库存风险,提高库存管理水平。

  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

  为服务好山西煤焦产业链发展,大商所将山西作为重点区域,在焦煤、焦炭期货上采取了多项优化措施。包括调整合约规则、丰富交割资源、提供龙头企业“一对一”培训等。

  合约规则方面,大商所将焦煤、焦炭期货交割标准品调整为山西主流产品,并合理设置升贴水,引导山西国产煤实现“优质优价”。交割机制方面,大商所在焦煤品种上实施了集团化交割制度和品牌交割制度,进一步支持山西焦煤龙头企业参与期货市场。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山西煤焦产业将逐步向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在这一过程中,焦煤、焦炭期货市场将扮演重要角色,为产业提供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等多重助力。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