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受多重因素影响,乙二醇价格下跌,但部分企业通过期现结合、双轮驱动实现逆境盈利。期货工具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企业利用期货锁定价格、优化成本,提升竞争力。乙二醇行业定价方式正向期现结合转变,助力企业抵御市场风险。

  今年以来,受原油与煤炭价格下跌、中美关税争端等因素影响,乙二醇价格从4800元/吨跌至4150元/吨附近。在此背景下,部分乙二醇企业却能“稳坐钓鱼台”,甚至逆势盈利,秘诀在于期现结合、双轮驱动。期货市场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市场人士指出,当前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实体企业应积极学习运用金融工具,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难点,有效匹配采销过程中的风险敞口。通过合理运用场内外期货及衍生品,企业能够摆脱困境、赢得市场主动。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国内乙二醇年产能已增至2822.5万吨,较2019年的1063万吨增长了165.5%。其中,煤制乙二醇产能约为1048万吨,占比约37%。2024年我国乙二醇产量约1950万吨,同比增长16.2%。随着国内产能投放加速,乙二醇进口量逐年减少,进口依存度从2019年的56.5%降至2024年的25.3%。

  浙商期货能化研究员曾滢月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行业产能迅速增加,副作用显著。2024年乙二醇价格战激烈,油制企业每吨亏损达1000元,煤制企业每吨亏损300元,仅有“成本控”企业勉强存活。

  市场人士建议,企业不应仅关注当前价格,而应学会利用期货市场的“望远镜”功能预见未来。例如,进口商和下游加工企业可利用期货锁定未来到货价和采购价,以此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上海纺投的“时间魔法”

  上海纺投贸易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纺投)专注于纺织原料及产品、化纤原料及制品的贸易,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现货贸易、供应链金融、期现联动等一站式服务。2024年,上海纺投乙二醇业务规模近70万吨、棉花业务规模逾20万吨、PTA业务规模近15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约120亿元。

  上海纺投综合交易部总经理秦佑富介绍,公司上游采购确定后,通常会销售至下游工厂或建立库存,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物流时间差,因此价格管理至关重要。公司采用“卖期货”锁价和期转现等方式,有效管理了价格风险。

  热联同裕的期现协同

  浙江热联同裕实业有限公司(简称热联同裕)是一家大宗商品产业链专业化贸易公司,经营范围涵盖能源化工、工业品、有色金属等。公司已建立起“现货经营+期货对冲+场外期权”的三维风险管理架构,通过实时监测基差波动,灵活执行套保操作,成功抵御了市场波动。

  乙二醇价格波动大,热联同裕在乙二醇贸易中采用“期货价格+基差”模式,有效平滑了价格波动,提高了客户履约积极性。2024年大宗商品下行周期中,公司依托基差贸易成功抵消了现货端亏损,并实现额外收益。

  随着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乙二醇行业定价方式已从“单一现货”转向“期现结合”。现货贸易中普遍采用“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定价模式,基差贸易成为主流。这促使企业将经营理念从“生产导向”转向“风险管理导向”,实现套期保值常态化、利润管理精细化、库存管理动态化。

  无论是上海纺投的“时间魔法”,还是热联同裕的期现协同,都展现了期货工具在企业管理风险、提升竞争力方面的巨大潜力。这些创新实践正在重塑乙二醇行业的风险管理模式,让企业在不确定性中掌握主动权,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奠定稳固的产业基础。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