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红枣“保险+期货”模式助力麦盖提枣农规避价格下跌风险,期货行业践行普惠金融,通过“保险+期货”等创新服务模式,保障农户收入,服务农产品保供稳价,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有了红枣保险+期货’,我们枣农再也不怕价格下跌了。”这句话,已经成为麦盖提枣农的口头禅,展现了红枣期货对农业的深远影响。

阿娜古丽·买买提家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英也尔村的富裕人家。她家种有26亩枣树,每亩地的收入在2500元左右,但这样的产量在当地并不算出类拔萃。阿娜古丽·买买提笑着说,现在村民们对红枣“保险+期货”了解深入,参保积极性高,几乎所有农户都参与了这一项目。

得益于红枣期货及其衍生出的“保险+期货”模式,麦盖提从红枣种植大县发展为红枣产业大县,形成了独特的“麦盖提样本”。

期货行业近年来持续聚焦“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助力农户和小微企业规避市场波动风险,取得了显著成效。

“保险+期货”服务“三农”成效显著

作为期货行业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保险+期货”已平稳运行十年,涵盖20余个涉农品种,惠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超700万户次农户。

上期所、郑商所、大商所等交易所大力支持“保险+期货”项目,累计支持项目数量众多,保障金额巨大,受益农户广泛。其中,上期所自2017年以来累计支持项目440个,覆盖海南、云南两省,保障橡胶现货超百万吨,赔付金额超6亿元。

申银万国期货总经理陆三江表示,“保险+期货”业务覆盖区域和品种不断扩容,试点区域和品种均有所拓展,并探索非农领域的风险管理。同时,也在进行国际化探索,未来可能推动跨境“保险+期货”合作。

中信建投期货总经理廖湘俊指出,“保险+期货”模式已升级为“保险+期货+N”等多样模式,在保障农户收入、服务农产品保供稳价、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期货行业普惠金融的重要举措。

期货公司积极开展“保险+期货”项目,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中信建投期货持续推动生猪玉米鸡蛋豆粕等品种“保险+期货”项目落地,为数万农户、数万亩农地提供坚实保障。

陆三江还提到,申银万国期货的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入选中期协优秀案例,新疆麦盖提红枣“保险+期货+订单+信贷+N”创新项目入选2024年第五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在行业人士看来,“保险+期货”为农业生产提供创新金融服务,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支农发展之路。

期货市场品种创新意义重大,近年来品种迅速扩容,极大地拓展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空间与边界。

中小微企业面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困境,期货行业积极利用期货工具,持续推进现有服务,包括套期保值产品化服务、仓单业务、场外期权等,为企业定制“一揽子”服务。

中信建投期货全资风险管理子公司方顿物产,通过构建产教融合的市场培育体系与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不断扩大中小微企业服务覆盖面,助力企业实现稳健经营与高质量发展。

期货行业在普惠金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将继续推动更多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研发上市,持续开展产业培育、投教活动,进一步拓宽中小微企业服务覆盖面。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