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苹果在中国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9%。为挽救颓势,苹果对iPhone16 Pro系列大幅调价,但官网与线下直营店仍维持原价。苹果大中华区营收连续下滑,创新优势被追赶,封闭生态显现孤岛效应。降价策略能否奏效,苹果面临长期挑战。

  苹果在中国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据IDC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五大厂商中,苹果成为唯一出货量下滑的品牌,下滑幅度达9%。为挽救颓势,苹果近日对iPhone16 Pro系列大幅调价,首次进入“国补”范围。然而,苹果官网与线下直营店仍维持原价,这被业内视为苹果既想保住品牌调性又想抢占市场份额的典型表现。

  苹果这种“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策略未能奏效,其大中华区营收已连续七个季度同比下滑,最新季度跌幅为2.3%。在产品层面,苹果的创新优势已被安卓阵营快速追赶;在生态布局上,相较于华为、小米打造的万物互联体系,苹果的封闭生态显现出“孤岛效应”。多重压力之下,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困境正演变为长期挑战。

  矛盾的定价体系

  5月14日,本报记者从苹果天猫旗舰店客服处获得一份“618”狂欢节的产品优惠表:iPhone16系列优惠1200元,iPhone16 Pro系列优惠2000元,首次进入国补范围。活动时间为“5月16日20:00-5月26日23:59”。在苹果京东自营旗舰店,iPhone16系列也有相应的优惠,与苹果近日向渠道商下发的调价通知基本一致。

  总体来说,iPhone16 Pro系列价格变动最大,优惠后叠加国补比原价便宜2500元。然而,在苹果官网与线下直营店,iPhone16系列依然维持原价。

  苹果这种定价策略实际上加剧了价格体系混乱,引发消费者不满。资深通信专家马继华表示,苹果此次降价是为了“618”电商大促,希望通过折扣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但为维持品牌地位,不得不采取“电商渠道大降价促销,线下及官网保持价格稳定”的双轨策略。

  只是,这种价格不一致的策略存在明显矛盾,一旦降价信息广泛传播,消费者会优先选择线上渠道,导致线下门店流量下滑。此外,长期依赖降价促销,可能削弱苹果的高端溢价能力。

  中国市场下滑趋势明显

  虽然苹果在全球市场的出货量在今年一季度创下历史新高,但在中国市场,其出货量一直下滑。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达到7160万部,而出货量前五的厂商中,只有苹果出货量下滑。

  受销量下滑影响,苹果大中华区的收入也已经连续七个季度同比下跌。对此,马继华指出,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继续下滑,一方面是因为其Pro系列产品不在中国政府补贴政策范围内,另一方面是其产品优势在逐渐弱化,生态短板日益凸显。

  近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关税战被叫停,对苹果来说是个利好。但从长期来看,苹果面临“以价换量”还是“保价求利”的选择,这两个选择存在根本性矛盾。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