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50指数“碎步小跑”,投资者如何应对?
AI导读:
上证50指数自4月14日以来呈现温和上涨趋势,涨幅约1.5%,振幅不到2.5%。机构投资者青睐上证50指数成份股,推动指数平稳上行。但市场更多呈现出结构性行情的特点,大盘涨幅有限。投资者需调整投资思路,重点关注高息低波品种,适应“碎步小跑”的新局面。
桂浩明(市场资深人士)
自4月14日以来,上证50指数呈现出温和上涨的趋势,10个交易日中多数日K线为上涨阳线。尽管涨幅不大,约1.5%,且振幅有限,不到2.5%,但这种“碎步小跑”的走势依然显著。上证指数等受权重股影响较大的宽基指数,近期同样表现出类似的特征。
上证50指数被誉为中国版“漂亮50”,它囊括了一批市值大、业绩优、走势稳健、分红丰厚的蓝筹股,因此备受机构投资者青睐。2023年年底,中央汇金公司宣布增持A股,首批名单全部为上证50指数成份股。去年“9·24”行情后,央行通过政策设计,为资本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其中受益最大的高息低波类股票,多为上证50指数成份股。机构投资者的增量资金,不少流向了上证50指数成份股,四大银行股屡创新高,与机构资金的持续涌入密不可分,这也是上证50指数及上证指数平稳上行的重要原因。
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影响力日益深远,尤其是其集中持有的蓝筹股,走势深受其行为影响。过去,机构投资者也曾入市买入蓝筹股以稳定市场,但受限于资金渠道和制度,入市资金有限,操作缺乏连续性,难以真正平稳市场。然而,如今的局面已发生显著变化。
当前A股市场拥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业绩差异显著,真正具备高息低波特征的股票较少。即便是上证50指数成份股,也并非全部受到机构投资者青睐。在上证指数的成份股中,进入机构投资者股票池的不到20%。这种状况决定了股市大盘总体趋稳,稳中有升,但市场更多呈现出结构性行情的特点,表现良好的股票仅占一部分,而相当数量的品种表现平淡,甚至被边缘化,得不到大资金的关注。因此,大盘涨幅有限,上证50指数“碎步小跑”的行情应运而生。预计近期这种格局还将持续。
面对上证50指数的“碎步小跑”行情,投资者需调整投资思路。保守型投资者应重点关注高息低波的品种,尤其是上证50指数成份股中的这类股票。虽然股价走势温和,但长期积累下来,收益可观,且抗跌性强,即便遭遇外部风险,净值也不会大幅回撤,一旦回撤也能较快恢复。对于激进型投资者而言,应认清市场不太可能全线大涨的现实,对高息低波资产给予足够重视。在配置题材类板块时,需充分考虑基本面和成长性,同时密切关注内外部因素。市场热点多变,即便有的题材长期存在,也会有所起伏,需及时应对。投资者需适应“碎步小跑”的新局面,充分利用这一趋势。
今年以来,指数在起伏中经受住了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冲击,保持基本平稳。而近期的“碎步小跑”行情,为大家揭示了新趋势,也为5月的操作带来了新机遇。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