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宽德私募和衍复投资等量化私募机构宣布分红,引发市场关注。分红背后是控制规模还是锁定收益?私募产品分红对投资者有何影响?本文深入分析量化私募分红的市场信号与投资者策略。

  当量化私募产品产生超额收益并有意给投资人分红时,产品持有者是否会在意合同中规定的私募机构可提取收益的20%?

  日前,上海宽德私募和衍复投资宣布对旗下部分产品分红,分红方式默认为红利再投,也可选现金分红,且将按合同计提业绩报酬。此举引发关注,有观点认为其“缺钱”或“提前封盘”。

  6月22日,宽德私募回应称,公司无统一“封盘”计划,分红是基于合同约定及投资运作情况的常规操作,旨在优化投资体验。

  “20%的业绩报酬是合同规定的,认购私募产品门槛高,如果能让我赚翻倍的收益,即使收取利润一半的管理费又如何呢?”一位量化私募产品的VIP客户指出。

  量化私募悄然分红背后

  在私募产品中,公开宣布分红的并不多见。私募机构在宣布分红或清盘时通常不会大张旗鼓。

  值得注意的是,分红在私募产品中并不罕见,各家私募管理人通常根据综合考虑进行分红。然而,宽德和衍复投资却对外公开了分红计划。

  随着两家私募产品分红事件的发酵,市场上另有数家百亿私募也在近期对旗下产品分红。是意在控制规模还是提前锁定收益?

  “现金分红能锁定收益,红利再投可实现超额增长。分红或是有主动控制规模的意向,从而持续保持策略的竞争力。”宽德私募和衍复投资解释称。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了解到,宽德私募和衍复投资拟分红的产品包括1000指增、沪深300指增基金。今年一季度,百亿私募旗下的量化多头产品表现亮眼。

  量化私募分红不“择时”

  业内人士认为,私募产品收益“一骑绝尘”,给了他们公开宣布分红的底气。真正做得好的量化私募已纷纷选择隐藏业绩,控制规模。

  “量化私募做大规模固然重要,但成为头部私募就真的好吗?高处不胜寒的境地反而会引来很多不必要的关注和非议。”上海一位中型量化私募老总直言。

  “私募产品分红不是一两天就完成,筹备到实现分红的过程往往会持续两到三个月以上。因此基金分红不存在所谓的‘择时’。”上海一家中型私募风控部负责人表示。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