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美发布联合声明后,美方取消大部分加征关税,引发航运市场连锁反应。出货量激增,运价大涨,舱位难求。船公司加大美线供给,但运力恢复需时。外贸企业在政策波动中寻找机会,关税不确定性仍为国际贸易蒙上阴影。

“这几天的货量就像洪水突然放出来了,采购商在恐慌性囤货,运力短时间跟不上,现在的航运市场有点像回到了2021年疫情那会。”货代行业的上海金色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金堂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形容。

从美国采购商、中国外贸企业到物流公司,全都在和时间赛跑。

据新华社报道,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按照双方达成的共识,美方取消其中共计91%的加征关税,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中方也相应取消和暂停了部分反制关税。中美贸易关系的这一新动向,迅速在航运市场引发了连锁反应。

90天的“休战”,为原本积压在仓库里的大量库存、美国采购商迟迟不敢落下的新订单提供了一个出口。美国采购商都在抓紧90天的窗口期拼命补货,这几天出货量增加了50%都不止。港口本周迎战出货大潮。

货代行业的一线从业者林金堂见证了这段时间出口订单的大起大落。据贸易追踪机构Vizion,截至上周三,过去7天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日均预订量较前一周猛增277%,从5709个标箱飙升至21530个。

出货需求的井喷,也已经反映到运价指数中。据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最新一期周报,5月16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分别较上期大涨31.7%、22.0%。Drewry世界集装箱指数显示,5月15日,从上海到纽约的运费较前一周飙升19%,上海到洛杉矶的运费较前一周上涨16%。

中美贸易关系的这一新动向也推动了航运价格的飙升。虽然美方对中国还保留了20%的芬太尼关税,但是所谓“对等关税”从原先最高的125%大幅下调到10%的水平,还是远超业界预期的。中美发布联合声明后,大量工厂就会抓住90天暂停高额关税的时间窗口,把此前积压在仓库的货尽快抢运出去。此外,美国采购商也在加大下单力度,提前下单、锁定现在的税率,这也是近期航运需求猛烈走高的原因之一。

深圳盐田港作为中国美线出口的第一大港,承担着全国对美出口超四分之一的货量,被视作中美贸易的晴雨表之一。互降关税的消息出来后,船公司到北美的货运船已经全部满负荷运行,上周大家都在协调舱位、报关和装船,港口出货还比较正常,但预计这周盐田港就会出现排长队、大拥堵的情况。

这轮“抢出货”的主力还是在衣服、鞋类、玩具、家具等大众消费品,因为这类日用品附加值不高,对关税高度敏感,主要依赖海运,所以需要紧抓90天的窗口期快速把产品运出去。

关税下调的利好出来后,林金堂的货代公司刚开始还没有出现外界想象中忙得不可开交的情形。他表示,来咨询、下单的客户确实明显变多了,但是整个市场都没有多余的舱位放出来,船司只能兑现约定的舱位,多出来的舱位需求就要到市场上四处寻觅。现在船公司都已经处于超接状态,要大量甩柜,几乎找不到空余舱位。

舱位再成“硬通货”。短短几天时间,航运市场就从买方市场逆转成卖方市场。之前是船公司求着客人要货,现在是客人求着要舱位。由此,手握航线资源的船司也就掌握了定价的主动权,宣布大幅涨价。以美西线为例,5月10日的运价是2347美元/FEU,5月13日部分船公司宣布涨价1500美元/FEU,几天之内涨幅达到64%。

面对运力紧张、运费飙升,不少船公司已在重新调配运力,加大美线供给。赫伯罗特、万海、由日本三大航运公司整合而成的ONE船公司,都陆续宣布开通美线加班船。不过,美线运力的恢复预计还要一段时间,那些被直接调到其他航线的船慢慢回来,也要三四周的时间,所以短期内运价还会持续高企。

林金堂从事美线货代有二十几年时间,经历过不少国际贸易的风波。特朗普上一任期掀起的贸易战叠加疫情的因素给国际航运市场带来剧烈波动,但今年美国的关税政策则是“节奏很快,来得很快,去得也快”。这样的后果就是把全球出口商、采购商和物流企业都推向巨大的不确定性。

对外贸企业来说,要生存只能在政策波动的间隙寻找机会。特朗普政府宣布所谓“对等关税”后,不少外贸企业会借道东南亚出口美国,但上周美国大幅下调对华关税后,转口贸易就没有意义了。不过,三个月后,东南亚的价值会不会再次显现则不好说。

关税的不确定性依然为国际贸易蒙上阴影。展望后续海运价格的走势,这波美线运价的飞涨预计维持不了多久,因为从长期趋势看,美国采购商在分散采购的同时,关税也在打压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需求回落,运费也难以继续走高。

(部分船司恢复、新增美线运力的公告,来源: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