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清明节后,泰国原料价格持续走强,凸显产能周期转向的影响力。橡胶需求前景不明朗,美国轮胎关税成本上升导致需求下滑。今年橡胶出口数据强劲,但产能周期进入平稳阶段。若产能周期转向被证伪,沪胶后市或迎第二轮下跌。

  清明节后,泰国原料价格持续走强,凸显产能周期转向的影响力依旧显著,预示着未来产量格局或将与前几个月有所不同。短期内,供应端形势与长期趋势首次出现偏差,形成了重要的利多因素。然而,期货盘面却未能反映这一供给端的变化,再次产生偏差。

  橡胶需求前景依然不明朗。尽管中美贸易谈判有所进展,但美国轮胎关税成本上升导致需求下滑成为核心挑战。这一问题不仅涉及中美,还与其他国家谈判相关,悬而未决。美国市场需求或因关税成本攀升而下降,但降幅难以预估。清明节后的大跌已部分反映了这一因素,按期货市场规律,此类因素易被忽视。

  今年橡胶出口数据引发对产能周期转向的怀疑。4月印尼天胶出口同比大增31.6%,泰国和科特迪瓦亦表现强劲。然而,产能周期并非直接由扩张转向收缩,而是进入平稳阶段,产量增长上限降低。因此,主产国出口上升属正常,未超预期。

  天气因素亦难以解释去年橡胶市场的异常,无法证明去年减产仅因天气而非产能周期转向。去年市场出现的非标期现套利盈利等罕见情况,需罕见因素解读。

  若产能周期转向被证伪,结合良好物候条件和高位原料价格,橡胶产量应大幅增长,价格下跌。但泰国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反映未来产量或难增,构成利多。然而,原料价格走强一个多月,期货价格仅反弹横盘,未实质反弹。盘面与供应端不符,显示市场焦点不在供应,沪胶后市或迎第二轮下跌。

(文章来源:中粮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