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首条“碳中和”高速公路:废旧轮胎变身橡胶沥青,绿色建设引领新风尚
AI导读:
河北首条“碳中和”高速公路施工中,废旧轮胎加工成橡胶沥青替代传统沥青,同时增加绿化植生袋和太阳能设施,实现绿色、低碳建设。改扩建后的石太高速公路设计时速提升,将逐步减少碳排放,引领道路建设新理念。
废旧轮胎经过加工变身橡胶沥青,替代传统沥青铺设路面,这一创新举措正在河北首条“碳中和”高速公路施工中得到应用。同时,高速公路护坡工程中增加了绿化植生袋,以进行生态保护;服务区则安装太阳能设施,逐步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近日,中新网记者走进该施工现场,发现从设计到建设,绿色、低碳理念已贯穿全过程。
在太行山深处的石太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正驾驶着摊铺机、压路机等设备,进行沥青面层的施工。此次全线的路面铺设均采用橡胶沥青,原料主要来自废旧轮胎的加工再处理,最大掺量高达50%。这种创新技术不仅能提高道路使用年限,降低行车噪音,还能实现环保效益,变废为宝、节能降碳。

4月24日,石太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正在施工。(无人机照片)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据河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石太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总承包部负责人介绍,此次改扩建对原有路线的平纵曲线进行了大量优化调整,减少了急转弯和上下陡坡,开阔了驾驶人员的视线距离,既保障了行车安全,又降低了行车油耗。此外,他们还在道路两边的护坡工程中增加了绿化植生袋,用于生态修复保护。
石太高速公路是中国东西向重要能源运输通道,随着车辆逐年增加,自2022年起开始改扩建。该项目是河北第一条进行全线改扩建的山区高速公路,也是全省首条“碳中和”高速公路。改扩建后,由原来4车道拓宽为6车道(部分区域8车道),设计时速也从60公里/小时提升到了80公里/小时至100公里/小时。后续运营时,还将在路基边坡、服务区安装太阳能相关设备,逐步减少碳排放,实现零碳运营。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透露,“十四五”以来,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河北省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658亿元。目前,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路线已全部建成,与京津高速接口达30个、与周边五省(区)接口达29个。2025年,河北将建成高速公路312公里,总里程突破9000公里,绿色、低碳正成为道路建设的新理念。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