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际金价从每盎司3000美元升至3500美元后大幅震荡,今年以来国内外金价累计涨幅均达28%左右。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纷纷看多黄金,但业界对金价未来走势持谨慎乐观态度。投资者需理性对待黄金投资热,避免通过不合规渠道加杠杆买金。

国际金价从每盎司3000美元飙升至3500美元附近后,市场多空激烈交锋,导致金价大幅震荡。受此影响,国内现货金价23日出现4.7%的大幅下跌,但随后在24日反弹收涨0.7%。

今年以来,国际、国内金价累计涨幅均接近28%,远超2024年全年市场表现。金价涨势如此凌厉,原因何在?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黄金能否继续扮演“避风港”的角色?

金价持续攀升

继2024年国际金价上涨超过26%后,今年金价涨势更为强劲。数据显示,2024年初,纽约、伦敦两地金价还在每盎司2050美元左右,不到一年半时间,国际金价已逼近每盎司3500美元,涨幅一度超过70%。

从历史角度看,金价如此大幅的上涨实属罕见。南华期货分析师夏莹莹指出,今年一季度金价上涨约19%,这一涨幅在历史上仅在上世纪80年代和1972年至1974年间出现过。

自去年以来,高盛、瑞银、摩根大通等国际金融机构纷纷看好黄金,不断上调金价预测。高盛预计,现货黄金价格将在今年年底升至每盎司3700美元,到2026年中将升至每盎司4000美元。

金价的快速上涨让许多消费者措手不及。上海白领王小姐表示:“今年足金饰品价格从每克800元左右一路上涨到每克1000多元,不仅没等到回调的买入机会,反而价格越来越高。”数据显示,4月周大福等品牌金店足金饰品报价最高达到每克1082元左右,较年初上涨35%。

在高金价背景下,市场呈现分化态势。一方面,投资类需求大幅增加,国内黄金ETF规模已接近1600亿元;另一方面,消费市场疲软,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出库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此外,随着金价上涨,前期买入金条的投资者开始出售收益较大的金条产品,黄金回购市场持续火热。

超预期上涨的动因

影响金价的因素众多,包括美联储降息、地缘政治动荡等。但此次金价飙涨,投资者对美元美债等美国资产的信任度下滑成为重要推手。上海息壤实业黄金圈首席分析师蒋舒认为,近期美国市场出现股债汇“三杀”,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泽民表示:“世界无法回到‘金本位’,但美元的信用担忧提升了黄金的储备资产价值。”

华安基金总经理助理、黄金ETF基金经理许之彦指出,金价短期受交易属性影响,中期看金融属性,长期看货币属性。随着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增加,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央行购金趋势有望延续,对黄金价格构成长期支撑。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认为,黄金配置需求近期发生结构性转变,如中国监管机构允许保险基金投资配置黄金,各国央行也在提高黄金储备份额。这些因素有力支持了黄金需求,但黄金供给不会因价格上涨而大幅增加。

然而,一些业界人士对金价未来走势持谨慎乐观态度。光大期货研究所有色金属研究总监展大鹏提醒,全球贸易政策紧张情绪高涨,若相关问题得到缓解,资金可能离开黄金市场;同时,高金价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以及市场供应的刺激也在显现。

理性投资是关键

金价快速上涨引发了“黄金投资热”。社交媒体上关于“炒金”“抢金”的讨论热度不减,甚至有人通过消费贷、信用卡等平台贷款投资黄金。

面对高涨的金市,江苏银行等多家银行提醒消费者,信用卡仅限于日常消费使用,不得将信用卡资金投资于黄金等投资领域。民商事律师郭强指出,通过信用卡套现炒金、贷款买金均涉嫌违规,存在一定法律风险。

一家国有大型银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表示,若被银行系统检测到资金流向异常,可能面临贷款回收或纳入内控名单的风险。一旦金价下跌,加杠杆买金将面临更大损失。

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CEO王立新强调,投资者应将黄金视为长期资产配置工具,而非短期投机工具,避免投资行为的不理性。

建信期货分析师何卓乔建议,投资者应了解黄金ETF、积存金、实物黄金等投资渠道和相关产品风险,分清投资品、纪念品、饰品等区别,参与市场需保持理性、量力而行。

(文章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