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十部门联合发布《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铝产业链整体发展水平全球领先,铝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再生铝产量1500万吨以上。方案还明确了强化资源保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创新发展水平等重点任务。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铝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将显著提升,整体发展水平达到全球领先,铝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国内铝土矿资源量有望增长3%至5%,再生铝产量将达到1500万吨以上。

  作为第一大有色金属产业,我国铝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铝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材和再生铝产量均保持世界第一,分别约为8500万吨、4400万吨、4950万吨和1050万吨,为航空航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国内铝资源供给不足、节能降碳压力增大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实施方案》旨在加强全产业链统筹谋划,充分发挥我国铝产业基础好、市场规模大等优势,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7年,电解铝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将提升至30%以上,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将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将达到30%以上,新增赤泥的资源综合利用率将达到15%以上。同时,将突破一批低碳冶炼、精密加工等关键技术和高端新材料,培育铝消费新增长点。

  此外,《实施方案》还明确了强化资源保障基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加快数字化转型等七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将稳慎建设氧化铝项目,优化电解铝产能布局,推动铝加工产业集聚化发展,鼓励产能兼并重组,引导低竞争力产能退出。

  在提升创新发展水平方面,将强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建立铝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提升产品高端化供给水平,开展高强、高韧、耐腐蚀等铝合金材料制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加强政策协同配合,指导地方将《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列入本地区相关产业规划和重大项目清单,统筹区域内资源开发、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