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市场“疯狂”背后:投资者贷款炒金,风险与收益并存
AI导读:
2025年黄金市场正经历一场载入史册的“疯狂”,国际金价持续刷新投资者认知。投资者纷纷贷款炒金,试图在这场看似稳赚不赔的游戏中分一杯羹。然而,黄金市场具有高度波动性,风险与收益并存。
凌晨两点,小悦的睡意被闪亮的手机屏幕吞噬。国际金价创下历史新高的消息,如一针兴奋剂,让她紧张又兴奋。“好!还在涨,赚了,满足!”她喃喃自语,手指不断滑动屏幕,交易软件里的收益曲线让她暂且放下焦虑。
两周前,小悦通过网贷平台借款10万元投资黄金,自此她的生活彻底被跳动的数字绑架。黄金交易软件成了她每天打开次数最多的应用,甚至超过了社交软件。
“772元/克时全仓买入,792元/克时果断清仓,778元/克时又试探性建仓......”这些数字,成为黄金在她记忆和生活中的烙印。
2025年,黄金市场正演绎一场载入金融史册的“疯狂”。3月份,国际金价突破3000美元大关后,持续刷新投资者认知。截至发稿(4月21日12:15),COMEX黄金期货价格上涨至3390.8美元/盎司,年内涨幅约27%。
高盛、瑞银等国际投行纷纷上调金价预期。瑞银预测金价将升至3500美元/盎司,摩根大通则预测2025年中国央行黄金购买量将达约850吨,金价达4000美元将“比预期更快”。受此影响,人民币计价现货黄金价格也涨至801.40元/克(截至发稿4月21日12:15),年内涨幅约28.09%。零售端,周大福、周六福等首饰金价涨至1039元/克。

在社交媒体上,“现在不买黄金就等着后悔吧”“当菜市场大妈都在讨论黄金时,就该跑了!”等热议将消费者情绪撕裂成两个极端。
投资者借助消费信贷工具参与这场看似稳赚不赔的游戏。他们刷爆信用卡、申请网贷,将资金押注在黄金上。刚毕业的小悦就是其中一员,她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贷款10万元购买黄金投资类产品,短短一周内数次短线操作:772元/克买入,792元/克抛售;778元/克再次入场,785元/克抛售,扣除200多元贷款利息后,净赚2100元。
然而,黄金市场具有高度波动性,市场一旦回调,收益就可能被抵消,甚至开始亏损。借贷投资背后隐藏着巨大风险,逾期违约金日息和信用风险等成本不能忽视。小悦坦言:“自从贷款买了黄金,日子过得心惊胆战。”
有投资者贷款110万元买黄金,申请贷款时金价约700元/克,贷款到手时涨至736元/克,他全部投入,入手1500克黄金。随后几日,金价上扬到740元/克,他又追买200克,却没想到金价快速下跌。截至4月7日,贷款买的1700克黄金已亏损超4万元。
“贷款炒金”之外,“买金套现”成为许多消费者眼中的生财之道。他们通过互联网平台分期贷款购买黄金饰品,待金价上涨后转手出售,赚取差价。但这种方式本质上是对黄金涨幅的赌博,且随着回收价与销售价差拉大,实际收益减少,甚至无法覆盖还款金额。
近期金价高涨,直接回收套现更为火热。时代周报记者走访发现,部分私营黄金回收店回收规模激增至单月超百克。前来变现的消费者大多以应急资金需求为主,希望通过出售黄金快速获取现金。
黄金置换活动虽多,但消费者参与热情不高。中国黄金推出“克换克”零损耗置换业务,非本品牌旧黄金则有5%损耗,还需补足差价和支付工费。选择置换的客户寥寥无几。
金价高位波动下,黄金回收店铺老板们如履薄冰,不敢贸然存货,大多选择随买随卖。一位老板感慨:“金店倒闭容易,开店难。现在金价涨这么高,就像在走钢丝。”
社交媒体上,不少人询问:“投资黄金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或许只有去掉“炒作”标签后,人们才会真正认清黄金投资的本质。如今,黄金仍在上涨,截至发稿(4月21日12:15),国内金价已升至802.18元/克。在这场黄金盛宴中,众生百态尽显。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内小悦为化名)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