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正全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层次大宗商品市场体系,目标成为大宗商品国际交易中心、定价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和供应链枢纽节点。根据《行动方案》,到2027年,上海大宗商品贸易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深化大宗商品期现联动,扩大“上海价格”影响力。

  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依托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优势,上海正全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层次大宗商品市场体系,目标成为大宗商品国际交易中心、国际定价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和供应链枢纽节点。根据上海市商务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上海市大宗商品贸易转型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到2027年,上海大宗商品贸易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交易规模占全球交易量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以“上海价格”为基准。

  大宗商品贸易具有交易量大、资金密集、流动性强、价格波动大、期现价格联动等特征。当前,全球大宗商品基本形成了“东方交易、西方定价、美元计价、期货基准”的格局,纽约、芝加哥和伦敦为全球三大大宗商品定价中心。但伴随世界变局加速演进,大宗商品贸易发展正处于转型窗口期,上海正抓住机遇。

  一方面,地缘政治博弈重塑大宗商品贸易格局,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另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大宗商品需求结构变革,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信息通信等新兴产业的兴起,推升了等传统有色金属需求。同时,能源绿色转型催生新型大宗商品贸易,液化天然气(LNG)国际贸易加速发展。

  针对我国大宗商品期货和现货市场长期独立发展,且期货市场发达程度明显领先于现货市场的现状,《行动方案》提出深化大宗商品期现联动,扩大“上海价格”影响力,支持建立期现衔接的大宗商品市场,设立期现联动交割仓库,编制和发布大宗商品“上海价格”,推进现货交易中以“上海价格”为基准进行报价与结算服务。

  此外,《行动方案》还提出培育多元贸易商主体,推动大宗商品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培育供应链服务能力强的贸易龙头集团企业,创新数字化供应链服务。支持大宗商品企业聚焦新兴产业领域加快海外资源投资布局,健全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大宗商品贸易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

  上海凭借长三角地区发达的制造业基础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已成为大宗商品物流和仓储的重要集散中心。同时,上期所等国家级金融要素市场的存在,为上海多层次大宗商品市场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2023年,上期所成交排名全球第10位,多家平台企业年交易规模超过百亿元。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