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工信部等11部门发布《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进铜矿资源基地建设,鼓励矿铜冶炼企业处理含铜二次资源,落实再生铜原料进口政策,发挥期货价格发现作用,力争到2027年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10%。

日前,工信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提出推进重点地区铜矿资源基地建设,鼓励矿铜冶炼企业处理含铜二次资源;落实再生铜原料进口政策,发挥期货的价格发现作用,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保障。力争到2027年,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10%,再生铜回收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育一批铜产业优质企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铜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国铜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精炼铜、铜加工材产量世界第一,分别约为1364万吨、2350万吨,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为提升铜原料保障能力,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加强上下游协同,着力促进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意见》明确了铜产业资源保障、结构调整、绿色智能转型等方面重点任务。

根据《方案》,到2027年,我国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明显提升。铜原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力争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10%,再生铜回收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升,突破一批铜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关键工艺和高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铜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资源禀赋不佳,难以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应用需求,急需加强资源勘探开发和高效高值利用,扩大新一轮找矿突破成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发展信心、拉动有效投资,不断提升原料保障能力。

《方案》提出,推动国内增储上产,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新增一批可供开发的铜矿资源储量,推进重点地区铜矿资源基地建设,新建一批大中型铜矿山,加快在产项目扩能、新项目建设。

《意见》还提出,强化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支持建立大型废铜回收基地和产业集聚区,鼓励矿铜冶炼企业处理含铜二次资源,培育一批符合规范条件、竞争力强的废铜加工利用企业和利用含铜二次资源的铜冶炼企业。

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上,《意见》强调,引导产能向具有资源能源优势及环境承载力的地区有序转移,推动低效产能退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不再新增铜冶炼产能。鼓励铜冶炼和化工、建材等产业耦合发展,实现副产硫等就地转化。

此外,《意见》还强调,要推动铜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加强国际投资合作,提升对外贸易水平,推动我国铜产业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