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回顾了2024年国债市场走势,并分析了2025年国债市场面临的风险与机遇。多位专家指出,国债收益率下行趋势未改,但投资国债并非没有风险。央行政策调整、市场需求与供给平衡等因素将共同影响国债市场走势。投资者需谨慎布局,利用国债期货进行正向套保配置。

回顾2024年,国债市场呈现出一种稳定的下行趋势,全年收益率波动幅度相对较小,与此同时,期货主力合约则多次创下新高。步入2025年,国债收益率自高位回调,这一变化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这是否预示着牛市即将发生扭转,还是仅仅是一次暂时的调整?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国内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市场风险偏好相对较低,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安全性较高的国债资产。此外,国内需求的修复,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恢复需要时间,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也需要调整,这进一步强化了居民的储蓄倾向。随着储蓄资金规模的扩大,对国债的需求也显著增加。在其他资产收益不稳定或吸引力下降的背景下,国债作为无信用风险的资产,成为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重要资产配置选择。

国泰君安期货国债研究员林致远则认为,国债收益率屡创新低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定价逻辑的转变。利率市场的定价逻辑已从早期的资金面驱动转变为市场预期驱动。此外,权益市场与利率市场之间的“跷跷板”效应显著,2024年上半年权益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导致投资者更加偏爱收益稳健且风险相对可控的产品。

尽管国债被视为安全资产和避险工具,但投资国债并非没有风险。国债票面利率固定,市场预期利率的变动会导致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波动,从而带来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出于宏观审慎管理的原因,于近期宣布自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那么,国债期货在高位回调后,2025年的走势又将如何?

宋向清表示,国债收益率继续下行的预期依然存在,这是由多因素共振产生的下行趋势。政策方面,2025年很多机构预计央行依然会有1到2次降息。在国有大行一级核心资本得到补充、央行引导银行负债端稳定压降的背景下,市场资金面有望保持合理充裕,资金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这将为国债收益率下行提供有利的货币环境。此外,市场的降息预期以及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也会使投资者提前布局国债市场。然而,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和市场预期的变化,预计2025年债市的多空力量将比2024年更均衡,国债收益率大概率将在持续波动中震荡调整。

林致远同样认为,2025年的利率下行趋势并未改变,国债作为大类资产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热度将会持续维持。

针对央行是否会在一季度重启国债买入操作的问题,多位业内人士持谨慎态度。林致远认为,央行此次暂停国债买入操作有助于给市场情绪“降温”。市场往往倾向于提前博弈政策预期并对收益率曲线进行定价,但一致性预期过度拥挤可能导致利率曲线下行速率过快,进而放大利率波动风险。

宋向清则从需求与供给平衡的角度进行了考量。他指出,央行暂停买入国债是为了减少市场需求,调节债市供求关系,遏制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的“抢跑”势头,从而稳定市场预期。同时,这一举措也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目前,国债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尚未明显改变,央行需要继续观察市场情况,以决定是否恢复国债供应。从经济与政策环境影响的角度来看,2025年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的概率较高,并且债市供给有望增加。但资金面仍然充沛,叠加机构年初配置需求较强,预计一季度债市或震荡走强。如果经济复苏态势良好,市场资金面保持合理充裕,央行可能会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和宏观经济形势,适时恢复国债供应,以满足市场合理的配置需求,同时兼顾汇率稳定等政策目标。

在投资建议上,林致远指出,由于2024年年末配置行情“抢跑”以及2025年年初“开门红”需求驱动,国债10年期活跃券收益率已下破1.6%。市场普遍预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25年底部将在1.5%左右。因此,收益率曲线可能触底震荡。近期货币政策预期降温也将伴随一定的利率回升调整风险。投资者可利用国债期货提前进行正向套保配置。

xxx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