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2年中国期货市场迎来多项重要事件,包括《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施行、期货行业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期货和期权产品数量突破百个等,这些事件共同推动了中国期货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一、《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施行,助力市场高质量发展

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并于2022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法重点规范期货市场,同时兼顾衍生品市场,为两者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证监会为落实此法,修订并废止了部分相关规章文件,并公开征求《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二、期货行业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证监会党委迅速行动,组织学习并部署落实大会精神。中期协、上期所、郑商所、大商所、中金所、广期所等期货市场核心机构以及各期货经营机构纷纷掀起学习热潮,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三、我国期市期货和期权产品数量突破百个

2022年,我国五家期货交易所推出了包括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黄大豆系列期权、工业硅期货和期权等在内的12个新品种,使得我国境内期货市场期货和期权产品总数达到103个,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四、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商品期市取得突破

9月2日,上期所、郑商所、大商所和中金所宣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可参与41个期货和期权品种交易,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迈出重要一步。10月11日,瑞银期货完成了QFII/RQFII首单境内商品期货交易。

五、大豆系列期货期权实现全系对外开放

12月26日,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期货和期权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成为我国期货市场首个全系对外开放的品种板块,彰显了中国期货市场的成熟与自信。

六、大宗商品仓单登记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为防范违法行为,提高仓单管理效率,2022年郑商所、上期所、大商所积极推进仓单登记中心建设。8月至12月间,三家交易所相继上线了仓单登记系统或中心,对期货市场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及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七、中证商品期货指数系列正式发布

12月28日,中证商品指数公司推出了中证商品期货指数系列,包括价格指数和超额收益指数,旨在反映境内商品期货市场走势,为宏观决策、企业经营及大宗商品资产配置提供工具。

八、居间人管理办法过渡期满,多数居间人完成登记

9月9日,《期货公司居间人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结束。截至11月底,共有12566人完成居间人职业培训,其中9560人完成系统登记。

九、弘业期货成为首家“A+H”上市期货公司

8月5日,弘业期货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家“A+H”上市期货公司,也是A股第四家上市期货公司。

十、中期协发布财务处理实施细则,规范行业财务处理

6月14日,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了《期货公司财务处理实施细则》,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对居间人管理、交易所减收、风险准备金等问题的财务处理进行了统一规范。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