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产业链库存降至中性偏低水平
AI导读:
春节前夕,玻璃产业链库存降至中性偏低水平,产业链各环节普遍采取低库存策略。供需失衡,企业更加谨慎,注重风险控制和市场适应能力。后期补库节奏将呈现阶段性特点。
当前距离春节已不足20天,期货日报记者通过电话调研发现,今年玻璃产业链库存情况与往年大不相同,已降至中性偏低水平。
河北正大玻璃期货部负责人崔彰指出,当前玻璃产业链库存普遍偏低,现货价格也在低位震荡。大部分厂家库存处于低位,个别地区甚至“零库存”;贸易商库存同样较低,普遍采取“随购随销”策略;期现商库存虽呈增加趋势,但整体规模不大;深加工企业也采取少量、灵活的采购策略,未大量存货。
崔彰表示,这种情况往年并不常见,往年此时冬储已经开始,厂家会给予优惠,将库存转移至中下游客户,整体库存水平高于当前。
惠行实业玻璃纯碱期现经理和文婷认为,当前玻璃市场处于节前刚需尾声,贸易商尚未完成冬储。沙河地区厂家库存较低,尚未出台冬储政策,但已有期现商和贸易商开始冬储。湖北地区厂家库存中性,去库意愿坚定,部分库存在盘面交货,产销情况良好,但未集体涨价,多数厂家已公布冬储政策。
和文婷指出,玻璃产业亏损后,产线批量冷修,日熔量下降,但需求表现出较大韧性,这是当前产业链库存普遍偏低的原因。
崔彰表示,2024年玻璃市场供需同步下行,上游厂家心态谨慎,采用低库存策略应对需求下滑;中下游订单减少,观望情绪浓厚,囤货意愿低,也采用低原片库存策略。
沙河厂家库存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产能阶段性趋减,旧产线冷修、新产线未点火,本地企业大生产线向南方布局;二是沙河对应销区广泛,有大量期现商参与,可以更好地进行价格优化。
通常情况下,我国南方梅雨季结束后,玻璃消费淡季也随之结束,深加工产业进入赶工期,玻璃需求季节性走强,并持续至春节前。然而,2024年梅雨季结束后,玻璃市场表现不及预期,传统贸易商多次“抄底”失败后选择直销。
和文婷表示,2024年玻璃整体呈现跌价行情,贸易商多次亏损后心态趋于谨慎,开始维持低库存状态,减少租库库容。华东地区贸易商由于租库成本高,很多退库改做“厂对门”销售。此外,玻璃深加工企业也因订单不佳、资金状况不佳而改变采购节奏,保持较低库存状态。
调研发现,玻璃产业链库存低是整个市场的普遍现象,说明玻璃产业正面临供需失衡的情况,供给收缩,需求回落更快。企业更加谨慎,采取灵活的库存管理策略,注重风险控制和市场适应能力。
和文婷认为,目前玻璃产业链中下游中低库存水平是市场普遍现象,玻璃厂库存水平各异,但整体趋势相同,说明2024年玻璃上下游都处于去产能阶段,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由于地产订单明显走弱,其他部分需求占比正在增加,市场对玻璃需求的预期并不积极。
崔彰表示,玻璃产业链低库存状态的持续性取决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生产能力的恢复。如果需求持续增长,企业可能会逐步增加库存;但如果市场波动较大,库存可能再次下降。后期玻璃市场补库节奏将呈现阶段性特点,2025年一季度可能出现季节性累库,二季度预计会迎来一波需求小旺季。
和文婷认为,目前传统贸易商对冬储有兴趣,期现商对期现正套也有建仓意愿。春节前中游可能出现补库行为,但部分深加工厂家相对冷静,愿意维持随用随拿状态。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