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以来,可可期货价格涨幅惊人,成为表现最好的资产之一。全球气候异常影响可可生产,库存下降加剧市场担忧。中国市场积极推动可可种植,减少进口依赖,同时行业也在积极应对涨价压力,通过创新保持竞争力。

新华财经上海12月23日电(葛佳明)2023年,黄金价格的上扬已在市场中掀起波澜,但相比之下,可可期货的涨幅更为惊人。据新华财经统计,洲际交易所(ICE)可可连续主力期货上周一举创下每吨12565美元的历史新高,仅在12月,可可期货价格便飙升约27%。自年初以来,可可期货的涨幅更是高达182.84%,傲视群雄,成为年内表现最为亮眼的资产,相比之下,同期伦敦现货黄金的涨幅约为27%。

可可豆,这一农产品的生长与产量深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加剧,极端天气频发,对可可豆的生产构成了严峻挑战。财经网站Barchart的高级市场分析师达林·纽瑟姆(Darin Newsom)指出,西非科特迪瓦和加纳作为可可的主要产区,正受到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反季节暴雨和干热恶劣天气的困扰,导致可可产量大幅下滑,市场对其后续供应的担忧日益加剧。

库存数据同样令人瞩目。11月的数据显示,伦敦交易所的可可豆库存水平下降了20%,而美国交易所的库存也下降了11%。ICE交易所监控仓库的最新数据则显示,美国可可库存已降至2009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纽瑟姆认为,期货市场的现货溢价信号预示着可可短期供应问题或将进一步加剧,这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并带来了更多资金流入,共同推动了可可价格的持续上涨。

可可豆作为巧克力的关键原料,其价格变动对食品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与茶和咖啡齐名的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可可的供应不仅关乎全球可可饮品和巧克力市场,还波及烘焙、冰淇淋甜品、乳饮、功能性食品等多个领域。

自2023年起,巧克力行业便开始感受到可可涨价带来的压力。市场研究公司Circana的数据显示,与2022年相比,2023年美国零售店巧克力产品价格平均上涨了11.6%。而到了2024年,欧盟国家的巧克力价格平均涨幅也达到了11.1%。

面对可可涨价,中国市场将如何应对?分析师指出,中国可可市场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随着国内对可可需求的不断增长、种植技术的持续突破以及国产品牌的不断创新,中国可可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中国积极推动可可种植,特别是在海南和云南等地开设可可种植园,以减少对进口可可的依赖。虽然目前产量尚不高,但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海南可可已出口至“巧克力王国”比利时,并凭借其卓越的口味和品质赢得了国际认可。2024年,海南自主研发的精品可可豆和可可液块更是实现了全球首发,标志着海南可可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

另一方面,中国新式茶饮和烘焙行业也在积极应对可可涨价带来的挑战。除了调整产品价格以适应成本变化外,这些行业还采取了下架高度依赖可可的产品、优化产品线、快速推出替代性新品、限量供应等策略,以减轻成本压力并保持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中国市场正流行的“巧克力+”趋势也是全球业内巨头应对可可供应难题的普遍思路。例如,将巧克力与羽衣甘蓝结合,打造健康功能食品;推出“巧克力+水果冻干+坚果+咖啡豆”的组合,为消费者提供超越传统巧克力的全新体验。分析师认为,消费者更关注品牌通过创新提供的新价值而非可可含量的减少。因此,以巧克力为中心点,可可未来有望通过创新的产品类型和丰富的品类选择在中国市场构建起一个庞大的产业网络。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