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产业冬储现象观察:热度逐年降低,市场态度谨慎
AI导读:
玻璃产业临近年关迎来冬储现象,但近年来热度逐年降低。受天气影响,房地产行业低开工,玻璃生产商保价促销减缓库存压力。然而,市场整体库存水平不高,市场对冬储态度谨慎,规模或收缩。产业链上下游对冬储态度取决于供需状况判断。
临近年关,房地产行业受天气影响步入低开工阶段,但玻璃产业却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冬储现象。为了减缓库存压力,玻璃生产商通常在年底进行保价促销,吸引中下游客户低价储存玻璃,以备来年价格上涨时降低生产成本。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近年来冬储的热度逐年降低。
河北正大玻璃有限公司期货部经理崔彰表示,沙河地区玻璃日熔量已降至1.5万吨,较年初下降3000吨。目前,厂家库存处于低位,个别厂家甚至实现“零库存”,中游经销商库存也不多,下游深加工客户则按需采购。
江苏佳成特种玻璃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毕道钦指出,市场整体库存水平不高,若厂家有保价意愿,下游冬储意愿会相对较高。但鉴于去年冬储企业因市场需求不佳而亏损,今年市场对冬储的态度更加谨慎,规模或将收缩。
光大期货资源品资深高级分析师张凌璐认为,玻璃企业自上周起终结了长达两个月的去库周期,企业累库幅度达2.3%,本周进一步累积1.22%。这表明货源未大面积转移至中下游,且中下游采购动力不强。成交方面,除沙河地区存在投机需求外,其余地区产销率多位于70%~80%区间,沙河地区产销率达107%,湖北、华东、华南地区产销率略有回升,但主要得益于市场情绪转暖和部分厂家降价让利。
方正中期期货光伏建材首席研究员魏朝明表示,产业链上下游对冬储的态度取决于对当下及明年年初玻璃供需状况的判断。目前,玻璃企业有较强意愿推进冬储,但下游贸易商承接意愿在不同地区间或出现分化,沙河等地推进冬储较华南等地更加顺畅。
崔彰认为,今年冬储情况有所不同,现货价格不高,厂家盈利不佳,库存处于低位,且中下游库存也较低,难以保证同时采购到所需量。毕道钦则预计,今年玻璃冬储规模将大幅降低,因利润空间小,对春节后需求不看好。
张凌璐指出,当前产业链心态谨慎,一方面寄希望于后期宏观政策提振,观望情绪浓厚;另一方面,在需求实质性好转前,市场信心提振不明显,且各地区市场差异较大。沙河地区部分厂家认为库存低,贸易商环节库存也不高,下游多以随用随采为主,即便有冬储,储备量也会受限。而湖北地区厂家则通过降价让利、优惠促销来维持产销水平,东北地区因天气因素需求基本归零,其他地区市场采购积极性也不高。
张凌璐认为,玻璃产业仍面临库存压力大、供需矛盾突出等困境。后期面临春节假期前深加工企业停工放假、订单缺失的需求下降期,厂家仍可能降价促销。在这种环境下,中下游的储备态度会更加谨慎。
魏朝明表示,近两个月国内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库存显著下降,部分原因是盘面价格上涨带动期现贸易商活跃,与下游加工厂补库行为共振,提振现货销售。但近两周主要调出地生产企业产销状况走弱,库存由降转升,期现共振上行的态势转向,后期下游需求偏弱运行的概率仍不容忽视。
崔彰建议,今年冬储时间窗口可能会提前,计划冬储的客户应尽量保持“多次、少量”的采购节奏,以达成存货目标。具体时间还需根据市场情况把握。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