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乙二醇市场在经历了投产周期和产能出清后,已回归相对理性。供应端炒作频繁但市场反应平淡,乙二醇价格走势相对坚挺。未来供应增长难度较大,市场已逐渐进入理性阶段。

在当前乙二醇产能利用率恢复合理区间、库存结构保持动态平衡的背景下,乙二醇供应大幅增长的难度较大。经过投产周期的结束以及2022-2023年产能的出清,乙二醇市场已逐渐回归理性,行业内卷、以价换量的策略未必能得到广泛认同。供应端的反复炒作,如同“狼来了”的故事,多次之后,市场反应逐渐趋于平淡。

11月,乙二醇在经历前两个月的剧烈波动后,价格趋于平稳,维持在4500-4700元/吨的区间内窄幅震荡。尽管盘面看似平静,但基本面却暗流涌动。一方面,下游需求减弱持续带来利空预期;另一方面,国内供应端产量有所上升,近两周乙二醇装置负荷再次攀升至70%以上,供应过剩的阴影似乎再度笼罩市场。

自2018-2019年投产周期以来,供应端压力一直是乙二醇市场的重要交易题材,主导了2021-2023年的熊市。2023年底后,乙二醇价格开始反弹,空头再次利用供应过剩的故事打压价格。然而,由于中东稳定进口货源的存在,国内产能早已满足实际需求,市场进入残酷的出清阶段,产能利用率长期徘徊在70%以下。2024年以来,每当煤制乙二醇开工率预期上升至70%以上时,市场便会出现回调,但乙二醇价格走势却相对坚挺。

市场炒作乙二醇供应过剩的逻辑主要在于价格走强带来利润修复,进而刺激供给上升,最终压制价格。当前市场走势的关键在于三个问题:供应是否真的增加了?增加的供应去了哪里?未来供应还能增加多少?

随着国产装置规模扩张和价格走强带来的利润修复,乙二醇的绝对产量确实在增加。但产能增速已逐渐放缓,新投产能仅占3.2%。从产能利用率来看,2023年平均为58.7%,2024年迄今达到65.8%,成为供应增量的主要来源。然而,新增供应主要转化为上游工厂的隐性库存,并未对价格产生边际影响,这是乙二醇价格保持坚挺的核心原因。

未来乙二醇供应能否持续增长,取决于供应增长的实际原因。虽然价格中枢和利润有所修复,但随着产能利用率恢复,乙二醇供给的价格弹性减弱。价格波动不再完全受价格或利润变化主导,而更多呈现“以销定产”的趋势,旨在维持显性库存稳定,避免结构性短缺。因此,在当前背景下,乙二醇供应大幅增长难度较大,市场已回归理性。

(文章来源:中粮期货,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