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晶硅价格大幅下滑导致产业发展低谷,多晶硅期货和期权的推出为光伏企业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多晶硅期货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正在逐步显现,为产业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提供了基础,助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多晶被称为光伏产业的“周期之母”,本轮产业发展低谷源于多晶硅价格的大幅下滑。自2022年年底以来,由于多晶硅新增产能迅速释放,产业基本面转向大幅过剩,多晶硅现货价格从30万元/吨的高点暴跌至当前的3.75万元/吨左右,跌幅超过85%。面对这一低谷,多晶硅产业开始自律限产,相关机构也积极行动,倡导“反内卷”,并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多晶硅全产业开工率约为35%,库存天数由2025年年初的近5个月缩短至3个月左右。

  然而,多晶硅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并未明显改善。据统计,中国多晶硅已建成产能近310万吨,可满足1440GW以上的下游需求。同时,多晶硅社会库存维持在39万吨的高位。

  在供过于求和高库存的双重压力下,多晶硅价格或继续下行。当前价格已接近主流企业的现金成本,产业持续亏损的压力不断增大。面对这一困境,光伏产业急需更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多晶硅期货期权的推出,为光伏企业提供了急需的风险管理工具。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两大功能。价格发现功能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形成逼近均衡水平的未来价格,为现货价格提供充分信息;风险管理功能则通过买卖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帮助企业规避现货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

  多晶硅期货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正在逐步显现。两者走势趋同、相关性强。例如,4月以来,受市场需求预期走弱影响,多晶硅期货价格从4.35万元/吨跌至3.6万元/吨左右,现货价格也同步下跌。多晶硅期货对市场预期变化的敏感度更高,为产业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提供了基础。

  从风险管理角度看,多晶硅期货成交活跃、流动性充足,日均成交量约10万手,为企业套期保值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此外,多晶硅企业注册期货交割品牌后,可通过期货交割拓展销售渠道、缓解库存压力。

  多晶硅期货还可与其他期货品种结合,形成新的套保策略。例如,同时开展工业硅和多晶硅期货套期保值,可锁定采购成本和销售价格,稳定利润。同时,基差贸易、场外衍生品交易等风险管理模式也受到市场关注,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多晶硅期货上市近半年,其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已有效发挥。当前是产业企业运用多晶硅期货和期权进行套期保值的好时机。然而,尽管已有近十家光伏产业上市公司发布拟开展多晶硅期货套期保值的公告,但鲜有企业有效运用期货规避价格下跌风险。这表明,新品种发展初期,企业需要更多时间了解和接触期货市场。

  期货市场是转移风险的场所,不能消除风险。产业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运用多晶硅期货和期权进行风险管理。例如,通过期货对冲、期权保护等方式规避大宗商品价格风险和履约风险;运用买入套保、卖出套保等方案应对采购、销售和生产环节中的风险。

  总之,期货价格反映基本面,到期交割制度保障期现货协同性。深入理解期货市场运行逻辑,才能充分发挥其服务实体经济的价值。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