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收储”传闻引A股光伏大涨,多晶硅市场供需博弈加剧
AI导读:
5月13日,A股光伏板块特别是硅料板块大涨,传闻称由于硅料“收储”计划。记者求证多家企业均否认该计划,但提到硅料供需博弈状况。多晶硅企业产能利用率低,价格低迷,行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5月13日,A股光伏板块,特别是硅料板块出现大涨,传闻称这是由于硅料板块可能进行“收储”。市场有声音指出,行业正在进行减产保供,且行业巨头或酝酿大规模的“收储计划”。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记者或投资者身份向相关企业高管、投资者热线求证,受访高管或投资者接线专员均表示,未听说过硅料头部企业有“收储计划”,也不清楚这一传闻的来源。
不过,受访者普遍提到了当前硅料产能的供需博弈状况,头部硅料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普遍偏低,有的在20%到30%之间,有的略高于30%。国内六大硅料厂之一的某企业总经理表示,行业的出路在于共同努力减少库存。
一高管呼吁行业携手去库存
13日上午,A股光伏板块,特别是上游硅料板块集体大涨,其中通威股份(600438.SH)一度涨停,大全能源(688303.SH)涨幅超过15%。
消息面上,一篇关于头部硅料厂商联合减产挺价的“小作文”开始流传,称六家行业巨头正计划通过专项基金收并购存量产能及存货,即硅料“收储”,并提到“今天开始六家企业联合办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相关企业求证,均得到否定答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内部人士表示,企业间有相关呼吁和沟通,但政府部门能否出台相关举措尚不确定。
尽管“小作文”的真实性有待验证,但硅料市场的供需博弈早已显现。
上述硅料厂总经理表示,他看到了这篇“小作文”,认为硅料的产能博弈和高库存是客观存在的,行业的出路在于限产去库存。公司从去年开始降库存,已成为行业主流厂家的共识。
当前,硅料价格低迷,跌破现金成本,同时头部大厂的产能也超过下游需求。从各企业反馈来看,头部硅料厂商的产能利用率普遍较低。
供需博弈持续,硅料企业降负荷运行
受访人士表示,硅料企业参考的售价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公布。
上周(5月7日),硅业分会表示,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50万元~3.7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60万元/吨,环比下降2.70%。某硅料大厂内部人士表示,其多晶硅价格基本在每吨3.9万元左右。
据协会统计,我国所有在产多晶硅企业基本处于降负荷运行状态,本月原计划有新增产出的2家企业已取消扩产计划,即将步入检修的3家企业也开始逐步减少原料输送。预计5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将减少至9.6万吨左右,环比下降约3%,在产企业数量或在二季度缩减至10家左右。
协会提到,近期棒状硅市场僵持博弈,企业基本无成交。下游企业对于原料成本控制越发严格,多晶硅预期采购价格一降再降,亏损已达到绝大多数多晶硅企业无法接受的程度,因此多晶硅企业不愿让价成交。
在这种极端市场行情下,部分多晶硅企业有意将三季度的集中检修提前至二季度,或根据实际签单情况对开工负荷进行临时调整。
从成本端来看,通威股份去年12月披露的成本为每吨4.2万元,已是行业领先水平。2024年年报援引工信部数据指出,去年我国光伏产业链多晶硅环节产量超过182万吨,同比增长23.6%,但价格跌幅达39%,行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有受访者认为,当前硅料环节的供需矛盾仍需行业共同努力解决,以助力光伏行业发展。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