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动力电池行业经历大扩产后产能过剩,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凭借成本控制能力稳赚,二线厂商通过差异化竞争寻求突破。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中国锂电池进入太瓦时时代,前十家市场集中度达90%以上。行业洗牌加速,预计2024年年底动力电池企业不超过40家。

2022年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公开吐槽“主机厂在为电池厂打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则回应称上游资本炒作导致电池原材料价格脱离合理轨道,暗示电池厂同样不赚钱。当时正值碳酸锂价格高涨,动力电池供给紧张。随后,电池行业迎来大扩产,碳酸锂价格随之下滑,产业链价格战频发。

三年后,整车厂对电池价格的抱怨减少,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车展上向曾毓群砍价,希望钠离子电池降价30%-40%。但曾毓群回应需等待供应链开发。目前,动力电池行业产能过剩,形成两超多强的格局,订单向头部厂商集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盈利显著,二线厂商则争夺剩余市场份额。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中国共产销锂离子电池1096.8GWh和1039.5GWh,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48.4GWh,同比增长41.5%,中国锂电池进入太瓦时时代,前十家市场集中度达90%以上。产能过剩问题有所改善,预计2024年年底动力电池企业不超过40家,2026年至2027年将加速淘汰。

面对行业洗牌,企业如何保持竞争力?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凭借成本控制能力稳赚,二线厂商则通过差异化竞争、拓展细分市场、构建多元化客户基础等方式寻求突破。例如,国轩高科走出亏损,亿纬锂能尽管毛利率低但出货量增长,欣旺达在混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孚能科技则战略倾斜海外客户。

降本已近极限,电池企业需回归本质,提高技术和质量水平。在下游主机厂价格战压力下,动力电池厂商与主机厂休戚与共。差异化竞争成为突围方式之一,二线电池厂商通过提供差异化产品与服务,助力客户打造竞争力。

宁德时代盈利能力惊人,2024年归母净利润达到507.45亿元,毛利率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达到24.44%。比亚迪归母净利润达到402.54亿元,刀片电池装机量近200GWh。国轩高科归母净利润达到12.06亿元,营收增长超过一成。欣旺达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翻超一倍,装机量排名全国前七。孚能科技营收下降近3成,但净利润减亏82.22%,战略倾斜海外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