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光伏行业自去年下半年触底后,晶硅光伏组件、光伏级多晶硅等产品价格均出现反弹。国内外市场需求复苏、头部企业控制产能等因素共同推动了价格上涨。多家上市公司受益,未来光伏产业链发展仍需关注。

光伏行业出现回暖信号。自去年下半年触底以来,晶光伏组件、光伏级多晶硅等关键产品价格均出现了显著反弹。这一趋势得益于国内外市场的双重推动。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丁臻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内‘抢装潮’推动了分布式光伏项目的集中上马,同时海外市场也在逐渐复苏,共同拉动了光伏产品的需求。此外,头部企业主动控制产能,使得供需两端共同推动了价格的上涨。

抢装潮影响显著

数据显示,晶硅光伏组件价格在去年12月份触及低位后,今年3月份出现反弹;光伏级多晶硅价格也从去年7月份的低位一路上涨。这一趋势与‘抢装潮’密切相关。今年发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和《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政策,使得4月30日和5月31日成为了对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进行调整的关键节点,企业纷纷抢装以争取原有政策红利。

海外市场的复苏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国海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欧洲光伏组件价格在数月下跌后首次反弹。同时,行业自律初见成效,多家光伏产业链企业签订了自律公约,对产能进行管控,进一步推动了价格的回升。

上市公司受益明显

光伏产品价格的反弹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了积极影响。近日,多家A股上市公司回应了投资者关切,表示产品价格与市场需求正相关,硅片价格企稳回升,公司将坚持极致成本效率的经营策略。

未来,光伏产业链的发展仍受到市场关注。分析师表示,4月份电池片将延续供需两旺态势,组件厂订单能见度好转。然而,随着‘抢装潮’结束,需求将有所变化,企业需要继续打造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行业竞争格局也将持续优化。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我国光伏产业已占据全球主导地位,未来企业需要在研发创新、技术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夯实我国光伏产业的优势。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