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期货价格跌破6万元,市场触底预期升温
AI导读:
6月以来,碳酸锂期货、现货价格跌破6万元/吨,市场预期价格触底。期货市场显示远期锂价高于近期,个股小幅反弹。但产能去化缓慢,锂价能否筑底尚不确定。产业链企业加大碳酸锂期货套保力度,规避波动风险。
6月以来,碳酸锂期货、现货价格先后跌破6万元/吨的关键价位,资本市场对其价格触底的预期再次升温。
一方面,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转为对现货“升水”,远期锂价高于近期锂价;另一方面,相关个股也呈现小幅反弹,花旗对天齐锂业启动了90天的上行催化观察。
该机构预测,未来三个月供应将进一步削减,使锂市场由供过于求转向勉强平衡。
上述对中短期市场的预判具备产业逻辑支撑。首先,6万元/吨的价格极为敏感,多数A股上市公司的锂盐业务在此价位下处于亏损状态。其次,受供需关系季节性变化影响,每年二季度往往是锂价低点,三季度大概率会出现修复性上涨。
然而,锂价能否在6万元筑底尚不确定。大宗商品周期底部的确立和价格反弹需供需实质性逆转配合。目前国内锂盐产量仍处高位,大规模减产尚未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锂价跌至6万元后,经营安全边际较高的盐湖股份、融捷股份近期宣布参与碳酸锂期货套保或加大套保额度,以规避锂价波动风险。
减产预期待兑现
经过二季度持续下跌,锂价中短期或存反弹可能。
以期货市场为例,6月前,期货价格持续低于现货,显示市场对远期价格看跌。而上周,期货价格转为“升水”。截至6月9日收盘,7月主力合约结算价为6.07万元/吨,高于市场均价。
同时,远期价格曲线显示,10月、11月碳酸锂期货合约价格普遍超过6.1万元/吨,显示市场看好下半年锂价。
但这仅为锂价阶段性反弹预期,不代表行业中长期周期底部的确立,需供需达成新平衡。
产能去化将是漫长且缓慢的过程,锂价反弹时,去产能步伐或反复。近两年国内锂盐行业产能去化不理想。
2024年多家公司亏损背景下,A股12家披露产销数据的上市公司中,仅3家公司产量小幅下滑,且减产在正常波动范围内,对国内供给端影响微乎其微。
2025年锂价持续走低,3月碳酸锂产量阶段性见顶回落,但环比降幅有限,供给压力仅边际改善。5月碳酸锂月度产量达7.2万吨,环比下降2%,同比仍增15%,处于历史次高位。6月第一周,碳酸锂周度产量环比增长5%,锂辉石、锂云母提锂企业产量环比增幅更大。
当前国内碳酸锂产量仍处于高位波动,未出现明显减产动作。6万元锂价能否引发更大规模减产,需后续行业产量数据与半年报验证。
此外,2021-2022年周期高位阶段,锂业公司已积累丰厚资金,使生产成本偏高的公司能承受更长时间亏损。或许,碳酸锂需跌至4-5万元/吨或在6万元以下维持一年以上,才能倒逼更多企业减产停产,确立“周期大底”。
产业链套保加码
近期锂价跌至6万元、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后,即便是经营安全边际较高的公司,也选择参与碳酸锂期货套保或加大套保额度,规避锂价波动风险。
盐湖股份,国内盐湖提锂龙头,2024年碳酸锂单位成本约3.6万元/吨,具备全球比较优势。其较晚参与套保业务。根据公司公告,其碳酸锂商品套期保值业务保证金及权利金上限为0.54亿元,任一交易日最高合约价值不超过2.4亿元。2025年公司计划生产碳酸锂4.3万吨,按6万元/吨估算,持仓规模可满足约4000吨套保需求。
融捷股份则在已开展套保业务基础上,上周宣布追加2025年度商品期货套期保值额度。其坐拥亚洲最大硬岩型锂矿,产品销售以锂精矿为主。其参与的期货品种、交易场所仅限于碳酸锂期货和广州期货交易所,任一交易日最高合约价值从不超过2亿元上调至3.5亿元。
自2023年7月国内碳酸锂期货上市,产业链企业通过期货套保的条件日渐成熟。市场容量和流动性方面,截至6月9日收盘,碳酸锂期货总持仓达56万手,当日成交量超23万手。该品种交易单位为1吨/手,相当于单日交投量达23万吨。2024年国内碳酸锂总产量70.1万吨,期货市场可满足头部锂盐企业风险对冲需求。
产业链企业参与力度增加,促进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发挥,价格合理性和指引性增强。后续,若碳酸锂期货价格较现货溢价幅度、远月合约较近月合约升水幅度继续扩大,将增加锂价触底反弹可能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