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座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投产,钠离子电池加速布局储能市场
AI导读:
5月25日,全国首座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投产运行。近年来,钠离子电池在储能电站领域应用加速,但面临锂电池原材料价格走低带来的挑战。未来,随着产业链完善,钠离子电池成本优势将逐步显现,有望在储能等领域取代锂离子电池。
5月25日,全国首座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南方电网宝池储能站在云南文山州投产运行。该储能站每年可调节电量5.84亿千瓦时,相当于约27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标志着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在储能电站领域的应用加速,成为行业新热点。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科海钠与宁德时代等巨头也先后发布钠电池新品,并将重卡作为率先落地的应用场景,展现出钠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潜力。
然而,随着锂电池原材料碳酸锂价格走低,钠电池原本的价格优势逐渐收窄。业内人士指出,尽管钠电池应用于储能电站尚属于创新支持行为,但其未来发展或将取决于应用场景的进一步开拓。
宝池储能站规模达到200兆瓦/400兆瓦时,其中98%为绿电,通过锂钠混合储能技术,提高电站适应负荷波动的调节能力,展现出新型储能技术的多元化应用前景。
新型储能技术中,钠离子电池储能原材料储量丰富、成本低廉,在低温条件下性能更佳,具有明显优势。研究机构EVTank认为,随着产业链完善,钠电池的成本优势将逐步显现,未来在储能、电动二(三)轮车、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将部分取代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
5月25日,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工程——南方电网宝池储能站投产,成为国内首座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实现多种新型构网储能技术的“一站运用”,保障新能源稳定接入电网。
此外,我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已在广西南宁建成投运,全球最大的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大唐湖北50兆瓦/100兆瓦时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科技创新示范项目一期工程也已全容量并网发电。
工信部提出,随着产业投入的加大,技术走向成熟、产业链逐步完善,高性价比的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在固定式储能领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钠离子电池储能正处于起步发展迈向成熟应用的关键阶段,建设锂钠混合储能站,能够在不大幅增加储能电站建设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电站调节能力,经济效益更优。
中科海钠发布的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能量密度突破165Wh/kg,快充性能优异,完美契合电动重卡等商用车使用特性。宁德时代发布的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的钠离子电池,也将于今年6月正式量产,应用于重卡领域。
尽管钠电池产业化进程面临挑战,但随着技术和性能的不断突破,以及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和规模效应的释放,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将逐步显现,未来在多个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