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供应过剩价格下跌,盐湖提锂企业竞争力凸显
AI导读:
能源转型推动新能源发展,带动锂等电池金属消费增长。但碳酸锂供应过剩,价格下跌,行业进入洗牌阶段。盐湖提锂企业竞争力凸显,部分原料自给率不足企业减产。国际投资者可通过卖出锂期货对冲风险。
近年来,能源转型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极为显著,其中石化类传统能源消费增量的份额持续被新能源所替代,而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蓬勃发展,带动锂、钴等电池金属消费大幅增长。例如,2022年,碳酸锂价格一度飙升至60万元/吨,钴价也突破57万元/吨(国际钴价约8万美元/吨)。然而,在过去3年间,随着碳酸锂产能的持续扩张和盐湖提锂技术的发展,碳酸锂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供应急剧增加。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增速放缓,导致电池级碳酸锂的需求增速也随之放缓,最终出现供应过剩、库存高企,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目前,行业已进入减产和产能出清的初期阶段,即行业洗牌阶段。
在经济变化周期中,行业发展及产能出清通常依照供应过剩、价格持续下滑、部分企业亏损、中小企业减产或停产、大中型企业自律减产、社会库存逐渐去化、价格企稳反弹的规律演进。从成本角度来看,目前仅有部分小企业实施减产,主要是依赖外购锂云母和锂辉石进行生产的企业,而采用盐湖提锂工艺的企业仍有着较为可观的利润。锂辉石与锂云母的价格同样处于下跌态势,表明碳酸锂的成本具备进一步下行的可能性。以进口锂矿为例,5月26日,澳洲6%品位锂辉石精矿CIF均价降至645美元/吨,而在4月7日这一价格为825美元/吨,跌幅达21.8%。
拥有锂矿和盐湖资源的企业,其开工率维持在高位。其中,藏格矿业和盐湖股份的产能利用率达到100%;而成本相对较低的永兴材料和天齐锂业,其产能利用率也分别达到85%和75%。锂价的持续下跌使得具备成本优势的盐湖提锂企业的竞争力凸显,这意味着碳酸锂产能出清的情况可能仅局限于矿石提锂工艺,而盐湖提锂工艺的产能反而有可能会继续扩张。从产量构成来看,盐湖提锂的产量占比在不断上升。
当前能源转型仍在持续推进,长期来看,锂需求依旧保持增长态势。然而,从国内新能源的占比情况,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来分析,锂需求爆发的高峰已经过去。一方面,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增速大幅降低,且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突破50%。另一方面,特朗普的能源政策与关税政策短期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的发展。当前,锂需求增长的关键点在国内储能领域。据CNESA的预测,2024—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由于碳酸锂供应过剩,价格持续走低。然而,锂辉石和锂云母的产能扩张尚未结束,成本下降导致部分原料自给率不足且成本偏高的锂盐企业减产,而盐湖提锂产能反而在扩张。当下行业正处于洗牌阶段,供应过剩的格局短期难以扭转,价格下跌的趋势也尚未结束。国际投资者可通过卖出芝商所锂期货来对冲价格下行风险,国内企业可选择卖出广期所碳酸锂期货合约,或者买入碳酸锂看跌期权,从而实现库存及销售利润的保值目的。(作者单位:广州金控期货)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