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碳酸锂作为新能源电池的核心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引发产业链企业广泛关注。多家碳酸锂生产商面临经营困境,采取降低成本措施。同时,动力电池制造商启动降本降价措施。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专家建议加强技术创新以应对困境。

碳酸锂,作为新能源电池的核心原材料,其价格走势一直备受市场瞩目。然而,今年以来,碳酸锂价格却持续下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的均价为63000元/吨,与上一交易日持平。这一价格走势,令国内大部分碳酸锂生产企业的经营状况堪忧。

业界普遍认为,70000元/吨是碳酸锂加工企业的盈亏平衡线。面对如今的低价位,不少企业正在积极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以维持运营。

锂价持续走低

目前,多家中小型企业正面临严峻考验。江西宜春某头部碳酸锂生产商因经营不善,已于2024年年底全面停工,并因财务问题被诉至法院。同样,芳源股份(688148.SH)近期决定终止一项高达30亿元的投资计划,其净利润连续两年亏损,2024年年末负债率创新高。

面对碳酸锂价格的持续下跌和供需失衡,产业链上的企业纷纷采取行动。大中矿业表示将通过创新降低生产成本,赣锋锂业则计划优化锂矿运营,并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永兴特种材料科技则依托优质锂矿资源,实现锂云母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成本。

期货市场方面,中信期货与广发期货的分析师均指出,碳酸锂期货价格弱势不改,主要是供需失衡所致。当前,市场处于需求有待恢复和库存有待消化的阶段。

碳酸锂价格的下跌,也带动了下游动力电池成本的降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制造商已启动降本降价措施。高盛集团预测,到2026年,电动汽车电池成本将在2024年的基础上下降近50%。

产能过剩+市场增速放缓是主因

对于锂价持续下行的原因,多位分析师认为,下游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动力电池需求激增,但过快的增长也导致了产能过剩。数据显示,2024年前8个月,动力电池总产量达419.7GWh,而实际装车量仅为219.2GWh。

为应对困境,企业开始寻求新市场机会,如海外市场和储能市场,并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

需加强技术创新

尽管碳酸锂行业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但上游锂矿企业对产业前景仍充满信心。藏格锂业表示,面对行业变局,公司将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赣锋锂业也指出,随着碳酸锂价格跌至低位,行业资本开支放缓,未来供需格局有望改善。

业内专家建议,产业若想健康发展,还需在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投入。例如,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改变碳酸锂在电池材料中的地位。但短期内,碳酸锂仍将是新能源电池的重要原材料。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