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产业链持续升温,企业积极扩产备战未来
AI导读:
中金公司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初锂电池产业链储备库预期强劲,多家企业积极扩产备战未来。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储能行业快速发展,固态电池技术商业化进程加速,为锂电池产业链带来新增长空间。
近日,中金公司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至2月份,锂电池产业链储备库预期强劲,电池、铁锂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产品排产分别同比增长121.6%、97.2%、61.9%、105.3%、68.7%。锂电池产业链持续升温。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2025年一季度锂电池产业链排产预计“淡季不淡”,企业补库意愿强烈。同时,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于2月份扩大了产能。
锂电产业持续增长
大东时代(深圳)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对行业排名前20的电池厂进行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这20家电池厂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合计产量预计约90GWh(吉瓦时),同比增长62%。
大东时代智库创始人指出,2月份电池排产量主要集中于头部企业,这些企业凭借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能够较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其2月份开工率明显高于二线、三线电池厂。
今年以来,国内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叠加智能驾驶技术迎来爆发期,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势头强劲,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业内预测,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610万辆,电动化渗透率有望突破50%。同时,储能行业快速发展,海外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美国、中东等地区的大规模储能项目增长确定性较高,有望为锂电池需求贡献新的增量。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高端装备行业首席分析师表示,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锂电池排产整体回暖。其中,1月份排产活跃,同比显著增长;2月份排产受春节假期影响环比有所下滑,但同比仍保持强劲增长。此外,固态电池等锂电池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加速,有望带动产业链升级。随着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商用车、船舶和低空飞行器等领域有望进一步刺激锂电池需求增长。
据集邦咨询顾问有限公司预测,我国全固态电池产量将在2027年以前达到吉瓦时量级,为锂电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中商产业研究院则预测,中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200亿元。
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有望在未来逐步替代传统的液态电池,推动锂电材料体系升级,带动产业链向更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企业积极扩产
2025年2月以来,锂电池产业链多家企业纷纷发布扩建产能的消息,反映出市场对锂电池产品需求持续增长的预期。
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其控股子公司拟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2.5GWh圆柱基地项目,以满足电动工具、智能家电等领域客户需求,进一步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再扩7GWh动力电池产能,广西弗迪电池三模块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比亚迪在广西已布局多个电池项目,合计产能达到70GWh。
亿纬锂能在马来西亚的首个海外工厂正式投产,主要生产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用圆柱电池。截至2025年2月中旬,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已实现量产装车超31300台。
赣锋锂电在东莞落地总投资50亿元的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预计2026年全面投产,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110亿元。
东莞证券分析师认为,随着落后产能持续出清,锂电池行业供需关系将进一步改善,优质产能利用率将提升,行业盈利有望向上修复。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