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PVC期货自2009年上市以来,成为大连商品交易所成交量领先的工业品期货。近期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访长三角地区多家PVC上下游企业,探索期货市场如何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通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控制成本,拓展销售渠道,实现稳健发展。

PVC(聚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合成材料,在建筑建材、消费品等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应用广泛。自2009年PVC期货上市以来,其已成为大连商品交易所成交量领先的工业品期货,吸引了大量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产业客户参与,利用期现结合的方式推动公司稳健发展。

近期,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访了长三角地区多家PVC上下游企业,深入探索在产业链变革中,期货市场如何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涌现出诸多实践案例。

下游企业“山水交融”

中财集团秉持“实业是山,金融是水”的企业发展理念,生动诠释了近年来民营经济加速产融结合的进程。其子公司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第二大管材生产企业,展示了高度智能化的生产车间,体现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创新活力。

中财集团早在2003年就进军期货领域,通过对期货市场的先行先试,中财管道在期现结合助力稳健发展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公司每年年初进行春季促销,利用PVC期货进行买入套期保值,建立虚拟库存,控制原料采购成本,为春季促销和投标增添底气。

上游企业积极探索

自2021年10月见顶后,PVC价格一路震荡下行,跌幅超过60%。作为氯碱行业头部企业,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PVC装置投产前便积极关注期货市场。公司利用期货进行卖出套期保值,保护销售收入和利润,并积极参与期货交割,拓展销售渠道。

2023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宣布增加嘉化能源的PVC期货交割品牌和指定厂库,为公司产品销售带来新机遇。客户通过交割形式采购,公司则通过交割获得新的销售渠道,实现更优价格和成本节约。

更多企业“打开思路”

目前,国内PVC产业链中期货运用比例逐渐提升。民营企业较早接触并熟练运用期货工具,而部分国企特别是上游生产型企业对期货市场持观望态度。然而,随着产业波动加剧,更多企业开始探索期现结合路径,特别是在价格下行周期中,期货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泰化学作为国内最大的氯碱生产企业,利用期货工具赋能集团生产经营。其子公司上海中泰多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围绕期货市场开展基差点价贸易,服务上下游客户,实现化对立为共赢。

浙江特产石化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有贸易型企业,每年PVC销售量巨大,其中基差点价模式占比高达80%。期货市场不仅用于套期保值,还能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成为企业的“安全带”和“望远镜”。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