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生猪现货价格整体下行,但局部地区价格跌至14元/公斤后,二次育肥有入场迹象。行业产能波动不大,产能调整灵活,产仔效率提升。二次育肥运作模式更成熟,2025年预计体量下滑,但肥标价差拉大给予入场空间。饲料原料端供需转向偏紧,玉米、美豆减产,价格支撑增强。年内低利润格局确定,饲料价格对猪价影响增强。

春节过后,生猪现货价格整体呈下行趋势,但局部地区价格跌至14元/公斤附近后,零星二次育肥有入场迹象,形成托底。(注:图片链接为示意,实际应保留原始HTML代码中的图片链接)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4年四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4078万头,环比增加0.4%,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4.6%,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沿。在养殖盈利的格局下,能繁母猪存栏量从2024年4月份低点3986万头增加了不足100万头,整体产能波动不大,体现出行业的谨慎态度。与此同时,行业产能调整更为灵活,产仔效率明显提升。

目前规模化还在继续推进,其中80%为自繁自养,不仅拥有资金和技术,也拥有更为成熟的经验。相关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上市企业存栏占比达27.02%,未来供应充足的格局较难扭转。

2024年以来,二次育肥运作模式较之前更为成熟,有节奏、有计划、有布局、有规模。2024年猪价受二次育肥影响相对有限。

2025年预计二次育肥体量较去年会出现一定下滑,但目前肥标价差进一步拉大,给予二次育肥一些入场空间。风险同样存在,一方面是出栏节奏的把控,另一方面,饲料成本的风险增大。

冻品自2023年底以来一直维持去库节奏。目前屠宰企业尚未有明显增库预期,但后期或有增库预期,可能会对短期行情带来影响。

从饲料原料端来看,经历了一年多的亏损,美豆和国内玉米都已步入减产阶段,整体供需逐渐转向偏紧格局。国内玉米受天气影响,单产下滑,且种植面积小幅下调。美豆旧作单产下滑,库销比已重回10%以下,未来价格支撑增强,或会提振国内豆粕中长期价格。

目前来看,年内低利润格局相对确定,未来饲料价格对猪价的影响进一步增强。近期生猪现货价格持续回落,集团场按节奏出栏,但需求有限,猪价缺乏上涨驱动。

中期来看,不确定性主要仍集中在二次育肥和饲料价格的变化上,市场对猪价年内低点的预期集中在12~13元/公斤。

(作者单位:广发期货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