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5月,聚烯烃市场延续疲软态势,价格重心下移。面临“弱成本、高供应、低需求”压力,原油价格走弱削弱成本支撑,产能集中投放加剧供应过剩。内外需求分化,未来供需格局面临挑战,价格中枢仍有下探空间。

5月,聚烯烃市场延续年初以来的疲软态势,整体呈现震荡偏弱走势,价格重心进一步下移。截至5月下旬,LLDPE主力合约价格在6900~7300元/吨区间波动,PP价格更是跌破6900元/吨低点,创下年内新低。市场交投氛围清淡,成交量萎缩,显示市场参与者持谨慎观望态度。当前,聚烯烃市场面临“弱成本、高供应、低需求”的三重压力,供需矛盾突出,价格下行压力加大。

成本端支撑减弱

OPEC+宣布6月增产计划,国际油价承压,布伦特原油价格在60~65美元/桶区间波动,同比下跌超20%。作为油制聚烯烃的主要原料,原油价格走弱削弱聚烯烃成本支撑,利润扩大至100~600元/吨,刺激生产端积极性,加剧供应过剩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工艺路线利润分化明显:油制PE与PP盈利,而乙烯制PE、丙烯制PP及PDH制PP普遍亏损。

产能集中投放

2025年,聚烯烃产能将集中投放。1—5月,塑料和PP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4%和15%,供应端压力显著。5月下旬,随着装置检修增加,供应压力略有缓解,但整体检修规模不足以改变高产量的基本格局。

全产业链库存压力大,上游交易未来产能,加大直销力度,社会库存(贸易商和港口库存)去化缓慢,贸易商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至25天。下游工厂采取低库存策略,原料库存维持5~7天,降低资金占用和价格风险,但削弱市场缓冲能力。

内外需求分化

中美贸易协议落地,下游企业短期补货,但终端用户以满足刚需为主。房地产、汽车、家电等传统需求领域新增需求不明显,政策效果尚未显现。外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塑料制品出口订单减少,东南亚新建产能崛起,对我国聚烯烃出口形成替代。

未来供需格局演变

行业产能投放压力持续存在,三季度计划投产装置规模高。新增产能集中于华东、华南,将调整区域供应格局。

聚烯烃市场平衡机制需通过利润压缩促使减产、进口替代深入及需求弹性改善来重建。短期内,聚烯烃价格中枢仍有下探空间,LLDPE或考验6800元/吨,PP可能下探6800元/吨。考虑到6月进口减量、国产装置检修偏多,建议空单部分止盈。中期来看,价格中枢小幅下移,但季节性需求改善可能带动反弹。

需重点关注新装置投产进度、装置检修执行力度及社会库存去化速度。

(作者单位:广发期货)(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