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豆供应宽松预期下市场心态分歧——广东海南油厂饲料企业调研
AI导读:
2025年全球大豆供应宽松预期持续,但贸易政策可能影响供需格局。广东海南油厂饲料企业调研显示,1—2月销售量增长,但受供应短缺预期影响,企业库存充足。养殖产业向西迁移,市场心态存在分歧,关注关税政策变化。
2025年全球大豆供应宽松预期持续存在,但中美及美加贸易政策的变化可能对油籽、粕类商品的供需格局产生影响。笔者近期走访了广东湛江、茂名和海南海口、儋州等地的代表性油厂和饲料企业,发现1—2月养殖企业、饲料企业和油厂的销售量均有所增长。尽管3月存在供应短缺的预期,企业库存却相对充足。产业界和贸易商对未来市场的看法存在一定分歧。
企业反馈:预期供应短缺,备货相对充足
2024年,国内豆粕、菜粕价格呈现下行趋势,2025年全球大豆供应宽松局面或将延续。然而,特朗普上台后可能引发的中美和美加贸易政策变动,或将影响油籽、粕类商品的供需平衡。今年2月底的调研显示,饲料市场形势和企业心态正在发生变化。
目前,养殖企业、饲料企业和油厂均报告今年1—2月销售量同比增长,且多数企业设定了增长目标。在饲料配方方面,自用料减少豆粕用量,增加菜粕、棉粕等杂粕替代。采购方面,大型企业采用一口价和基差贸易方式,中小型企业则主要依赖一口价采购。库存方面,受3月供应短缺预期影响,企业备货相对充足。
养殖产业西迁趋势明显
调研发现,有两家企业提到2024年广西猪饲料销量首次超过广东,反映出养殖企业向西迁移的趋势。由于珠三角地区环保政策严格,一些养殖集团将工厂转移至粤西地区(湛江、茂名、阳江等地),这些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养殖成本较低、政策限制较少。据企业反映,2024年广东生猪出栏量预计为3600万~3800万头,湛江、茂名两地出栏量约占广东地区的1/3,加上阳江地区,占比或达1/2。
粤西地区水产养殖企业的饲料需求量也相当可观,部分饲料企业表示水产料产量占饲料总产量的30%。尽管当前水产养殖利润水平偏低,且进口虾价格处于低位,但粤西地区周边水塘租赁情况依然稳定。饲料企业主要满足粤西地区养殖企业需求,部分饲料运至广西、海南地区,少量流向贵州、云南等地。
海南养殖产业和饲料企业结构与广东相似,但饲料需求量远不及粤西。海南政府限制新饲料厂建设,饲料厂有向头部集中的趋势,中小型企业因竞争力不足逐渐退出市场。
市场心态分歧显著
调研结果显示,养殖企业和饲料企业心态较为乐观,但贸易商对后市预期偏弱。养殖企业和饲料企业对生猪和水产养殖的看法也存在差异。贸易商和产业企业对后市的看法分歧主要源于上游油料紧缺和下游需求趋于饱和的矛盾;而生猪和水产养殖的看法分歧则因生猪养殖利润好转、水产养殖利润下降所致。多数养殖企业和饲料企业预期销量增长或与去年持平。
多数养殖企业和饲料企业认为,3月国内大豆供应短缺预期将推高饲料价格。然而,也有观点认为,大型企业已提前备货,库存量足以支撑至4月大豆供应增加。市场共识是3月大豆到港时间长、上游供应短缺,大豆价格上涨概率高,即使国家抛储也难以改变。由于全球大豆丰产预期存在,上游企业可能在一季度供应偏紧时挺价。下游大型企业已备好库存,价格变化对其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备货不足的中小型企业。
关注关税政策动态
3月4日,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再次加征10%关税,总计20%,对CBOT大豆价格构成利空影响。但美豆期价已处低位,且USDA预计美国将减少大豆种植面积,转为种植玉米,美豆价格下跌空间有限。此前,巴西大豆因虫害、农药残留问题导致海关检验趋严,到港需20天左右。
国内大豆供应方面,据钢联统计,3月我国有526.5万吨大豆可供压榨,超出预期,其中140万吨为国产大豆,可直接流入市场。4月大豆发船量达900万~1000万吨,预计至少700万吨用于压榨,大豆供应紧缺情况可能在4月中下旬缓解。
整体来看,预计今年一季度大豆市场价格走强,二季度末至三季度初走弱,四季度或再度走强,但整体运行空间不及去年。
(作者单位:广州期货)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